塞北秋高思转伤,孤城风雨又重阳。
杯盘强欲酬佳节,踪迹还惊老异乡。
白发几人存故旧,黄花何处觅清香。
烽尘那忍登高望,南国音书绝寄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友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宴饮,分韵赋诗,以抒离情。首联写塞北秋高思转伤,孤城风雨又重阳;颔联写杯盘强欲酬佳节,踪迹还惊老异乡;颈联写白发几人存故旧,黄花何处觅清香;尾联写烽尘那忍登高望,南国音书绝寄将。此诗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塞北秋高思转伤”,首联点出题目中的“重阳”。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天气晴朗,秋高气爽,人们有登高的习俗。然而,诗人此时正处在塞北地区,那里天气阴冷,秋风萧瑟。这种环境使诗人不禁感到凄凉、伤感。“孤城风雨又重阳”,诗人用“孤城”和“风雨”两个意象,描绘出了塞北地区的荒凉景象。同时,“又重阳”三字也暗示了诗人对重阳节的感慨之情。

“杯盘强欲酬佳节,踪迹还惊老异乡。”颔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感受。诗人虽然想用酒来庆祝这个佳节,但是却发现自己的足迹已经远离家乡,来到了塞北。这里的“强欲”、“还惊”等词语,都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白发几人存故旧,黄花何处觅清香?”颈联则从个人情感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诗人感叹道:“现在还有几个人能够保留着过去的老朋友呢?”同时,他也在思考:“在黄花遍地的秋天里,哪里还能找到那种清新的味道呢?”这两句诗既体现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也反映出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烽尘那忍登高望,南国音书绝寄将。”尾联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忧虑。诗人看到烽烟四起,战乱不断,他不忍心再登上高山去远眺了。而他又担心自己家乡的亲人和朋友会因为战乱而失去联系,所以他想通过寄送书信的方式告诉他们自己的近况。然而,由于战乱频繁,他的家信往往难以及时送达。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描写塞北地区的秋景和诗人的个人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故土和亲朋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诗人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成功地传达出了他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