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幽人迹少,僧至扫莓苔。
閤迥湖光入,林昏雨色来。
登台怜作客,入赋耻非才。
何事临佳节,秋怀未肯开。

【注释】:

九日登慈恩寺閤三首

地幽人迹少,僧至扫莓苔。

阁迥湖光入,林昏雨色来。

登台怜作客,入赋耻非才。

何事临佳节,秋怀未肯开。

赏析:

《九日登慈恩寺阁》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为“三绝句”之一。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九月五日。

首句写登上慈恩寺阁,四周静寂,无人来往,只有僧人在山中打扫青苔。二句写阁高耸入云,湖水波光潋滟映入阁中;三句写阁外景色,树林在细雨中显得模糊不清,一片朦胧。前两句写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空阔的氛围;第三句写阁外之景,突出其高远。

第四句写诗人登上阁台,心情惆怅,因为自己客居他乡,无法归去。第五句说诗人登上阁台作赋,却觉得自己没有才华。这一句写自己的感慨,与第三句中的“林昏雨色来”相照应,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第六句写诗人为何在此时来到这个寺庙,是因为看到其他游子都回来了。最后两句写诗人为什么到了这个时节还感到伤感,是因为秋天已经到来,而自己依然无法摆脱愁绪。

全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描绘景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