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爱月来云破,那更柳眠花卧。帘幕风微,秋千人静,酒尽春无那。
迢递高楼孤寂坐,缥渺笛声飞堕。恨曲短宵长,院深墙迥,凭仗风吹过。

【注释】

月来云破:指月亮出来了,云彩散去了。那更柳眠花卧:哪比得上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花儿在和煦的阳光下静静安卧。秋千人静:指秋天里人们的心情都平静下来了。酒尽春无那:指酒喝得差不多了,春天也过去了。迢递:远而难及之意。高楼孤寂坐:指独坐在高高的楼上。缥渺:(音piǎo miǎo)形容烟雾、云气、薄雾等很淡很轻,隐隐约约,看不清楚。恨曲短宵长:意思是恨时间太短了,夜太长了。院深墙迥:意指庭院深深,围墙远远地隔开了。凭仗风吹过:意思是靠着风吹过来。

【译文】

喜爱月光出来云散时,哪比柳树在风中轻摇、花朵在阳光下静静安卧。微风吹拂着帘幕,秋千上的人儿都安静下来,酒也喝到了尽处,春天也就过去了。独自站在高高的楼台上,望着遥远的天空发愁,听远处传来的笛声飘荡在空中,令人惆怅不已。恨这短暂的夜晚,漫长的白天;恨那深深的院落,远去的城墙。只能依靠着风,吹拂着自己走过。

【赏析】

《雨中花》是宋词中咏物言情的佳作,它以自然景物为对象,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出作者对所咏之物的喜爱与怜惜之情。《雨中花·题画》即是一例。

全词共分四层结构。第一层写景:“正爱月来云破,那更柳眠花卧。”这一层主要写自然景色。“月来云破”点明时间,“柳眠花卧”写出了此时之景。“帘幕风微”三句,进一步写景,描写出一个宁静的秋日黄昏景象。此乃一幅幽雅闲淡之图。“秋千”两句,从侧面烘托出人物的内心活动:人们的心情都变得平和起来,不再像往常那样喧嚣了。

第二层抒情:“迢递高楼孤寂坐,缥缈笛声飞堕。”此句由前面的写景过渡到抒情,由“月来云破”的时间过渡到“秋风萧瑟”的季节,由“柳眠花卧”的景色过渡到“秋风萧瑟”的环境,最后由人们的心境过渡到“秋风萧瑟”的氛围。“迢递”二字,既表现了环境的幽静、清冷,也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孤独、凄清。“缥缈”一词则写出了笛声的飘忽不定,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

第三层抒情:“恨曲短宵长,院深墙迥,凭仗风吹过。”这一句是全词的核心所在。“恨曲短宵长”,是说恨时间的流逝,恨夜晚的漫长,这是由前面“迢递高楼孤寂坐”“缥缈笛声飞堕”两句生发出的情感,是感情的升华。“院深墙迥”,既写出了环境的幽暗、偏僻,又写出了人物内心的孤寂、凄凉。“凭仗风吹过”,既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

【名家点评】

明代文学理论家李攀龙、叶宪祖:“烟水茫茫,不知所止。”“空山杳杳,不知所终。”(《唐诗选脉會通解評/萬膺三家唐詩解》)

明代学者徐献忠:“空山杳杳,不知所终。(《唐诗选脉會通解評/萬膺三家唐詩解》)”(《唐宋诗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