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窗下归来,雅意相待。杏桃飞尽,恁清阴、始知不改。
倩谁传语报平安,夜深时有天籁。嶰谷种,淇澳派。
仙源宁比萧艾。众芳摇落,翠沉沉、此君独在。化龙栖凤总无凭,最怜月影风态。
成竹意,虽未解。潇湘一幅堪爱。子瞻与可,漫相夸、别传教外。
不如千亩贮胸中,清贫馋守何害。

西河 · 竹

山窗下归来,雅意相待。杏桃飞尽,恁清阴、始知不改。

倩谁传语报平安,夜深时有天籁。嶰谷种,淇澳派。

仙源宁比萧艾。众芳摇落,翠沉沉、此君独在。化龙栖凤总无凭,最怜月影风态。

成竹意,虽未解。潇湘一幅堪爱。子瞻与可,漫相夸、别传教外。

不如千亩贮胸中,清贫馋守何害。

注释:

  1. 雅意:高雅的心意或情趣。
  2. 杏桃飞尽:比喻春天已经过去,万物开始凋零。
  3. 恁清阴:指竹子的绿色阴凉处。恁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语气词,相当于“你”。
  4. 倩谁传语:请谁传递消息。
  5. 嶰谷种:一种植物种子,常用于制作乐器。
  6. 淇澳派:指淇水附近的地区。
  7. 仙源:仙境中的源头,比喻美好的事物。
  8. 众芳摇落:各种花草都已经凋谢。
  9. 翠沉沉:形容景色暗淡。
  10. 化龙栖凤:比喻人才得到重用。
  11. 子瞻:苏轼的字,这里指苏轼。
  12. 与可:苏辙的字,这里指苏辙。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竹子的诗,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过程,表达了对竹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山窗下归来,雅意相待。”描绘了诗人回到山窗下的情景,心中充满了优雅的情趣,期待着有人来陪伴。第二句“杏桃飞尽,恁清阴、始知不改。”则描绘了春天已经过去,万物开始凋零,但竹子依然保持它的清幽和坚韧。第三句“倩谁传语报平安,夜深时有天籁。”则是诗人向人们传达他的心声,希望能够平安无事。第四句“嶰谷种,淇澳派。”则是指这种竹子是嶰谷种和淇澳派的后代。第五句“仙源宁比萧艾。众芳摇落,翠沉沉、此君独在。”则是将竹子比喻为仙境中的源头,其他花草都已经凋谢,只有竹子依然挺立不倒。第六句“化龙栖凤总无凭,最怜月影风态。”则是诗人对竹子的情感抒发,他虽然知道这些美好的事物无法实现,但他仍然欣赏它们的美丽和独特。第七句“成竹意,虽未解。”则是表达了他对竹子的理解还没有完全透彻。第八句“潇湘一幅堪爱。”则是指这副画卷就像潇湘一样美丽动人。第九句“子瞻与可,漫相夸、别传教外。”则是说苏轼和苏辙都在随意地谈论这个话题,而不必局限于传统的观点。第十句“不如千亩贮胸中,清贫馋守何害。”则是说他更愿意把这些美好的东西放在心中,而不是追求物质上的财富。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