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山列城郭,岁久亦已颓。
羽檄来何方,工作殷如雷。
六丁运巨石,泉扉荡然开。
不知谁家坟,暴露骨与骸。
古碑置城头,叹息三徘徊。
死者何所知,但为生者哀。
《杂兴》
【注释】:
至正壬辰之春,作者卧病在家。至正壬辰是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
余卧病始起,遭时多故,奔走山谷间。
触物兴怀,忽复成什合而命之曰杂兴。
“杂兴”即杂感诗。
缘山列城郭,岁久亦已颓。
“缘山列城郭”,是写当时战乱后残破荒凉的景色。
“岁久”是时间长久。
城郭,指城墙、城堡等军事建筑。
“亦”,也。
“已”,已经。
“颓”同“摧”,“毁坏”。
羽檄来何方?
“羽檄”,是古代紧急军情通报文书。
檄文,用竹简写成,上端系着鸟羽。
“何方”,何处。
“工作殷如雷”,意思是战事繁忙,如同天崩地裂般震撼人心。
“工作”,战争,战事。
“殷”,盛大的样子。
“如”“震”,“动天地”“撼乾坤”。
“六丁运巨石,泉扉荡然开。”“六丁”,神话传说中的六个神名。
“运巨石”,搬运巨石。
“泉扉”,水井的盖板或门。
“荡然”,完全打开或消散了。
“开”,推开。
不知谁家坟,暴露骨与骸。
“不知”,不知道。
“谁家”,不知是谁家的。
“坟”,墓穴。
“骨与骸”,尸骨和遗骸。
“暴露”,显露出来。
“骨”与“骸”是并列关系,两者都指的是死者的身体部分。
“骸”,指人的骨骼。
“骸”与“骨”是并列关系,都是死者身体的一部分。
“暴露”,显露出来,这里是说坟墓被挖开了,露出了里面的尸骨和尸体残骸。
“古碑置城头,叹息三徘徊。”
“古碑”是古代的石碑。
“置”,竖立。
“城头”,城上的高处。
“叹息”是感叹之意。
“三徘徊”,多次徘徊。形容诗人因睹此景象而感到悲痛不已,反复吟咏,不能自已的心情。
“死者何所知?”“死者”,这里指死者的遗骸。
“知”,了解,明白。
“者”,代词,指死者。
“为”,给。
“生者哀”,活着的人因此哀悼。
“生者”是活人。
“哀”,悲哀,悲伤。
赏析:
《杂兴》共有八句,这是其中的第四句。从内容上看,此诗是作者在战乱中看到百姓流离失所,死难者尸骨遍地的景象而写的一首抒情作品。作者运用比喻、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凄惨悲凉的画面。
第一句写城郭的残破不堪,第二句写战事的频繁,第三句写战事的惨烈,第四句写战乱造成的悲剧,第五句写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深表同情和愤慨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不幸的同情和感慨。同时,诗中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