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百丈正牵江,十里蒹葭一夜霜。
挂席微风生远渚,冲人独鸟背斜阳。
不须黄菊频簪鬓,何事青山负举觞。
酩酊未酬佳节去,秋光空满芰荷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注意把握诗中主要景物的典型特征,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景物特点,同时要注意抓住景物描写的手法和诗人情感表达的倾向来进行分析,重点要关注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情景交融的写法及意境特点。此题要求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赏析“清秋”这一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注意结合全诗理解。

“九日槎江”,槎指木筏,江指长江,即指长江中的三峡。九月重阳时节,江水清澈见底,江边百丈高崖上牵拉着江流。“挂席微风生远渚,冲人独鸟背斜阳。”意思是说:乘着木筏,在江面上缓缓行驶,两岸的芦苇已经结霜了。这时一阵微风吹过,江面泛起阵阵涟漪,远处的沙洲上也飘荡起一片片芦花。此时只有一只大雁正从我头顶飞过,它背对着夕阳,好像在向我打招呼。“不须黄菊频簪鬓,何事青山负举觞。酩酊未酬佳节去,秋光空满芰荷裳。”大意是:不必天天佩戴黄色菊花,插在发间,更不必把酒临风,频频举起酒杯。因为秋天已到,我已醉倒在江边,没有心情去赏菊、饮酒了。即使如此,也不必感到惆怅,因为在秋天的景色里,我早已陶醉其中,那秋光也早已洒满了我的衣袖。赏析:首联写诗人登上船后所见的壮丽江山和深秋时节特有的风景;颔联描绘了一幅江天共一色,江中孤舟、岸边蒹葭、空中落日、水中游鱼相互映衬的美妙图画;颈联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江中独飞大雁,想到自己年华老去,壮志难酬,心中感慨万千;尾联写诗人面对美丽的景色,却没有心情观赏,而是醉倒在船上,借酒消愁。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荏苒的感叹以及对美好年华流逝的无奈之情。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象和自己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答案】

①“清秋”二字总揽全诗。诗人以“江”“山”“芦花”“鸥”“菊”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深秋的山水画,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孤独感。②颔联用“蒹葭一夜霜”写出了深秋的寒冷。③颈联由景入情,由“独鸟背斜阳”联想到自己的壮志难酬,从而引出尾联的“未酬佳节去”之叹。④尾联写诗人在美景面前,却无心欣赏,而是醉倒于江中,借酒浇愁。⑤“空”字表现了诗人对青春易逝的惋惜之情。⑥结尾处,诗人以“芰荷裳”结束全诗,点明节令为深秋,呼应了首联的“清秋”。⑦这首诗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通过描绘深秋景色引发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对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之情。⑧“清”——清丽明净;“秋”——萧瑟凄凉;“独”——孤独凄清;“寒”——寒冷凄凉;“未酬”——未能实现;“空”——空虚无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