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无家遥作客,两君有约共登台。
令从白帝供秋色,笑向黄花入酒杯。
发短不须嫌落帽,兴长偏喜傍多才。
任教寒雨催诗急,赋就龙山未拟回。
【注释】
万里无家遥作客:万里,形容距离遥远。无家,比喻没有固定的住处。遥,远远的。作(zuò)客,远行的人。
两君有约共登台:两君,指诗人与两位朋友。有约,指有共同参加宴会的约定。
令从白帝供秋色:令,是诗篇的意思。白帝,指秋天的景色。供,供给、呈现的意思。秋色,指秋天的颜色。
笑向黄花入酒杯:黄花,菊花。入酒杯,意思是说菊花被当作酒的佐料。
发短不须嫌落帽,兴长偏喜傍多才:发短,头发短。落帽,指杜甫《醉时歌》中“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中的“落帽”一词,即指掉下帽子来。落帽,指杜甫《醉时歌》中“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我今垂翅附栖鸟,他日幸补过龙鱼。”中的“落帽”。这句的意思是说,头发短了并不讨厌,因为高兴起来的时候喜欢旁边有很多才能出众的人。
兴长偏喜傍多才:兴长,兴致高,兴趣浓厚。偏,特别。傍,旁边。
任教寒雨催诗急,赋就龙山未拟回:教,还是。任,任由。催诗急,指催促诗歌写作。赋就,指写就了。赋,这里指写诗。龙山,指晋代王武子和孙子荆游于竹林之中,谈论不以为苦,谈完后还唱着歌曲回家,后人称他们为龙山三贤。未拟回,意思是说还没有想好怎么回去。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宴集诗。诗题之下有小字:“马明府、董少博邀饮东园,各赋一物为戏”。马明府即马戴,董少博即董庭兰。这首诗是酬马、董二人之邀而写的。
首句点出时间地点及自己的身份:九月九日重阳节,在东园与两位同僚饮酒。
第二句说明邀请的目的。“有约”,即有共同参加宴会的约定。
第三句写席间情景。“令从白帝供秋色”,“白帝”,指江夏白帝城,相传为三国时蜀将关羽屯兵之处,此处借指重阳佳节,也是表达自己的感慨之情。“供秋色”,意喻重阳佳节,也暗含作者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第四句写席间趣事。诗人与同僚们举杯痛饮,欢声笑语中又增添了几分雅兴。“黄花”即菊花,古人常以“花”代表美人,此处用以象征同僚们的才华。
第五句进一步强调诗人与同僚们的雅兴。
第六句写席终情深。“发短”,自谦之辞。“落帽”,典出《晋书·阮籍传》:“步兵校尉缺,文帝召公卿子弟郎吏三十余人使各为诗以试之,闻阮籍素不与时人交接,非当世之士……于是以‘青白眼’待之。……时已有佳语相赏得……籍便以头顿地……遂使河内一空”。后因以“落帽”指失意之事。“落帽”,指杜甫《醉时歌》中“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我今垂翅附栖鸟,他日幸补过龙鱼。”中的“落帽”。这句意为说:头发短了并不讨厌,因为高兴的时候喜欢旁边有很多才能出众的人。
尾联写归途未定。“兴长”,犹“兴致高”。末句言:尽管兴致很高,可是仍不能回去。
全诗语言通俗流畅,情感真挚感人,充分表达了诗人在节日里与友人欢聚畅饮的喜悦心情以及对国家的忧虑和关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