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雁唳,叶纷飞。砧杵声催露湿衣。独坐空庭更漏永,一天明月散清辉。
注释:
- 捣练子:唐教坊曲名,又名《忆秋娘》、《秋夜寄思》,是唐代民间词牌。
- 秋夜:秋季的夜晚,多指农历七月七日(七夕节)。
- 新雁唳:雁叫声,形容初秋时节雁群归来的景象。
- 叶纷飞:树叶随风飘落的样子。
- 砧杵声:捣衣用的石杵和木棒击打的声音,常用来象征离别或思念之情。
- 露湿衣:衣服因露水而变得湿润。
- 更漏永:古代计时工具,指夜深了。
- 明月散清辉:月亮的光芒洒满大地,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译文:
秋风送爽,新来的大雁发出清脆的叫声,树叶在空中飘舞着纷纷落下。庭院里传来阵阵砧杵击打的声音,催促我快去洗去衣上的露水。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空荡的庭院中,看着天边明亮的月光洒满大地,仿佛给这个寂静的夜晚增添了一抹清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独自在庭院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内心的孤独。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情感的秋夜画面。
诗的前两句“新雁唳,叶纷飞”通过对新雁的鸣叫和树叶的飞舞,营造出一种秋日的氛围。雁的叫声和新叶的飘落,都让人联想到秋天的到来。这种景象不仅美丽,也容易引起诗人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和感慨。
接下来的“砧杵声催露湿衣”,则引入了更具体的生活场景。砧杵声,作为古代的一种生活用品,常常与劳作联系在一起。这里的使用,暗示了诗人可能正在准备第二天的衣服,或者是在思考如何度过一个充实的夜晚。
最后两句“独坐空庭更漏永,一天明月散清辉”,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的夜晚之中。诗人独自一人坐在空旷的庭院里,听着更漏报时的声音,看着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这种场景不仅令人感到宁静,也可能引发人们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等主题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成功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感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