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家笠泽矶头住。是个快活煞村父。几回将、牧笛横吹,声断楚天秋雨。
晚来时、牛背如舟,稳载斜阳归去。掩柴扉、醉饮三杯,这的是、浮生美处。
【注释】
- 笠泽:古地,在今江苏苏州。矶头:水边岩石上。住:居住。快活煞村父:多么快活啊!快活的村父。快活:快乐。
- 几回:多少次。将:持、拿。牧笛横吹:吹着牧笛。牧:放牧。横吹:竖立在一边吹。声断楚天秋雨:声音断了秋天的雨声。声断:音断绝。楚天:楚地的天,指秋天。秋雨:秋天的雨水。
- 晚来时、牛背如舟,稳载斜阳归去:傍晚的时候,牛背上像船一样,稳稳当当地载着夕阳回去。牛背如舟:牛背上像船一样。
- 掩柴扉:掩着柴门,即隐居山林。醉饮三杯:喝醉了喝三杯酒。这的是:这是。浮生美处:人生的美好之处。
【赏析】
《鹦鹉曲》,又作《乌夜啼》、《惜春词》等。《全宋词》中共有四十八首,其中一首为晁无咎所作。“偶记北乐府”四句是此诗的原文。
“侬家笠泽矶头住”起笔点出渔父居住的所在。笠泽,又名吴江,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矶头,江岸石上的凸起部分,常是人们休息或垂钓的地方。
“是个快活煞村父”,是说渔父过着一种快乐的生活,快活得简直像个乡下人(村夫)了。“快活”一词,用得十分形象生动。
“几回将、牧笛横吹,声断楚天秋雨。”渔父常常手持牧笛,在秋风萧瑟的天气里横吹着悠扬动听的曲子。“声断”二字,写出了牧笛横吹时那凄清幽远的声响。“楚天”指楚地的天空。这里既写出了渔父生活的具体地点(笠泽),也写出了他生活环境的特点(秋雨)。
“晚来时、牛背如舟,稳载斜阳归去。”到了傍晚时分,牧童赶着牛儿回家,他们的身影倒映在水中就像一只小船一样。“牛背如舟”,形象生动,富有情趣。“斜阳归去”,写夕阳西坠,牛已返回家门,而诗人仍在欣赏这一美丽的景色,久久不愿离去。
“掩柴扉、醉饮三杯”两句承“牛背如舟”而来,进一步渲染了傍晚时分那种宁静祥和的气氛。“掩柴扉”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留恋;“醉饮三杯”,则表现出他对这种生活的陶醉和满足,同时也流露出他内心的寂寞与苦闷。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描写了一个渔父的形象,通过渔父一天的活动描绘出一个宁静祥和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留恋。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