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馆昼无事,秋光惊客心。
疏篱三径菊,斜日万家砧。
行役嗟归雁,幽情望远岑。
缶中有桑落,相对一豪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整体理解诗意,然后紧扣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句来分析景物特征,概括景物特点。同时要特别注意诗句中的“意象”“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感,抓住这些因素展开联想、想象,深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最后还应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创作背景来把握诗歌主旨,体会诗词中蕴含的哲理。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
【译文】
虚室闲居无事可做,秋光明媚令人惊心。
疏篱旁边菊花盛开,斜阳映照万家砧声。
行役之人叹息归雁,幽情之人远望山峰。
缶中有桑葚,我们一边品味,一边吟咏。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首联“虚馆昼无事”,说明诗人无事可做,闲居在家,在宽敞明亮而又清静的书房中度过白天。颔联点出“菊”,写庭院中菊花盛开,色彩艳丽。颈联写诗人眺望远景,抒发羁旅情怀。尾联写诗人品酒作诗,以陶渊明自比。此诗描写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表现了诗人悠闲的心情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流畅,意境恬淡,风格平和,格调高远。
“九日邀石泉大司寇”,九日即重阳节,古代有登高的风俗。《晋书·陶潜传》:“九月九日,佩茱萸,饮酒及菊花。”这里“石泉大司寇”指唐代大司寇李邕。李邕曾任大司寇,因恃才傲世而得罪唐玄宗,贬为钦州司马,后遇赦得复官,终被流放夜郎而死。重阳节这天诗人邀请友人一同赏菊饮酒,共度佳节。
“虚馆昼无事”,说明诗人无事可做,闲居在家,在宽敞明亮而又清静的书房中度过白天。“虚馆”,空旷的居室,这里形容居室宽敞明亮,环境清静。“无事”,闲适,无烦忧。“秋光”,秋色。“惊客心”,使人心旷神怡。“客心”,诗人的心。
“疏篱三径菊”,写院中菊花盛开,色彩艳丽。“疏篱”,稀疏的篱笆;“三径”,指通往堂前或门侧的小路;这里指院中通向堂前的道路。“菊”,菊花,这里泛指各种花卉。“斜日”,指傍晚的太阳光线斜射下来。“万家砧”,指家家户户传来的捣衣杵声。“砧”,捶布石,这里指捣衣杵声。诗人通过视觉描绘,写出了秋天景色的美好:院中菊花盛开,色彩艳丽;天已黄昏,夕阳西下,但人们还在忙于家务劳动(捣衣)。
“行役嗟归雁”,写诗人思念友人。“行役”,旅途劳顿;“嗟”,叹息;“归雁”,指候鸟飞回南方。这里用《古诗十九首》中“游子不顾返,思君良独苦”的意思,写诗人思念远方的朋友。诗人在闲居无事时想起远在异地的朋友,心中不免产生惆怅之感。
“幽情望远岑”,写诗人思念友人。“幽情”,幽雅的情思;“岑”,山峰;这里指远处的山。诗人看到眼前的景象,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他站在院子里抬头望去,只见远处的群山上云雾缭绕。这一句是诗人由眼前的具体景物联想到朋友而发出的感慨。
“缶中有桑落”,“缶”是一种瓦制的酒器。《诗经·小雅·北山》:“置彼桑木,其叶沃若。”“桑落”,指桑树落下的叶子。这里指酒器中的桑叶,也就是桑葚。“桑落”,这里指酿酒剩下的桑叶;也比喻酒渣。这里说诗人在欣赏完美丽的自然风景之后,又品尝了美酒佳肴,感到十分惬意。他们边吃边喝,边唱边谈,一直到天黑才结束这次聚会。“相对”,相互面对;“豪吟”,豪迈地吟诵;“豪吟”,豪放地吟诵。这里指诗人与友人一起饮酒作诗。
此诗写闲居生活,表现诗人闲适心情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流畅,意境恬淡,风格平和,格调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