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察以为明者,常因明而生暗,故君子以恬养智;奋迅以为速者,多因速而致迟,故君子以重持轻。士君子济人利物,宜居其实,不宜居其名,居其名则德损;士大夫忧国为民,当有其心,不当有其语,有其语则毁来。
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纵弛;处明庭检饰者,暗室必放逸。君子只是一个念头持到底,自然临小事如临大敌,处密室若坐通衢。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
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善移风化者,当因其所易而渐及之,毋轻矫其所难。
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得此意以持身涉世,感与应俱适,心与境两忘矣。
己之情欲不可纵,当用逆之之法以制之,其道只在一忍字;人之情欲不可拂,当用顺之之法以调之,其道只在一恕字。今人皆恕以适己而忍以制人,毋乃不可乎!
诗句及译文
1. 伺察以为明者,常因明而生暗,故君子以恬养智;奋迅以为速者,多因速而致迟,故君子以重持轻。
注释:
- “伺察以为明者”:意思是那些喜欢用观察和分析来追求“智慧”的人。
- “常因明而生暗”:常常因为过于追求外在的智慧,反而忽略了内在的道德修养。
- “故君子以恬养智”:因此君子应该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通过自我修养来增强内在的智慧。
- “奋迅以为速者”:那些总是急于求成,希望通过快速行动来获得成功的人。
- “多因速而致迟”:往往因为过分追求速度,而忽视了过程和细节,导致最终结果的迟缓或失败。
- “故君子以重持轻”:所以君子应以稳重的态度对待事物,而不是急功近利。
2. 士君子济人利物,宜居其实,不宜居其名,居其名则德损;士大夫忧国为民,当有其心,不当有其语,有其语则毁来。
注释:
- “士君子济人利物”:指的是那些有高尚品德的士人和君子,他们帮助他人,关心社会福祉。
- “宜居其实”:应该注重实际行动,而非仅仅满足于名声上的成就。
- “不宜居其名”:不应该只追求表面的名誉,而忽视了实际的贡献和努力。
- “德损”:如果只是注重名声而忽略了实际行动,那么个人的德行就会受损。
- “士大夫忧国为民”:指那些有责任感的士大夫,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担忧并采取行动。
- “当有其心”:应该持有真诚的心,真正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 “不当有其语”:不应该通过言语来表达自己的关心和担忧,而是应该通过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
- “有其语则毁来”:如果只是说一些话而不付诸行动,那么这些言行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和诋毁。
3. 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纵弛;处明庭检饰者,暗室必放逸。
注释:
- “遇大事矜持者”:在面对重要事务时过于谨慎的人。
- “小事必纵弛”:在处理小事时可能变得放松甚至懈怠。
- “处明庭检饰者”:在公众场合或正式场合表现出完美无瑕的人。
- “暗室必放逸”:在私下或隐蔽的环境中可能放松自己,不再像在公开场合那样约束自己。
4. 君子只是一个念头持到底,自然临小事如临大敌,处密室若坐通衢。
注释:
- “君子只是一个念头持到底”:君子应该持之以恒地保持一个坚定的信念或目标。
- “自然临小事如临大敌”:面对生活中的小事时也能像对待重大事件一样认真对待。
- “处密室若坐通衢”:即使身处私密空间也像处在开阔大道上一样镇定自若。
5.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
注释:
- “使人有面前之誉”:在别人面前获得赞誉。
- “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与其让别人背后议论你,不如让自己没有负面评价。
- “使人心有乍交之欢”:让人初见时就感到愉悦。
- “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与其让人长时间相处后感到厌烦,不如一开始就给人留下好印象。
6. 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善移风化者,当因其所易而渐及之,毋轻矫其所难。
注释:
- “善启迪人心者”:善于启发和教导人们的人。
- “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应当根据人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逐渐引导他们。
- “毋强开其所闭”:不要强迫人们打开他们的心扉,而是让他们愿意打开。
- “善移风化者”:善于改变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人。
- “当因其所易而渐及之”:应当根据人们容易接受的方式逐渐影响他们。
- “毋轻矫其所难”:不要轻视或试图改变那些难以改变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面对挑战的智慧总结。它强调了内心平和、真诚待人以及坚持原则的重要性。通过比喻和反问,诗人表达了在处理问题时应采取的方法和态度,即不应急躁行事,而应有耐心和恒心。同时,他也提醒我们,真正的影响力来自于真诚和谦逊,而非表面功夫。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和个人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