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西湖有三贤祠两:其一在孤山竹阁。三贤者,白乐天、林和靖、苏东坡也。其一在龙井资圣院。三贤者,赵阅道、僧辨才、苏东坡也。宝庆间,袁樵移竹阁三贤祠于苏公堤,建亭馆以沾官酒。或题诗云:“和靖、东坡、白乐天,三人秋菊荐寒泉,而今满面生尘土,欲与袁樵趁酒钱。”又据陈眉公笔记,钱塘有水仙王庙,林和靖祠堂近之。东坡先生以和靖清节映世,遂移神像配食水仙王。黄山谷有《水仙花》诗用此事:“钱塘昔闻水仙庙,荆州今见水仙花,暗香靓色撩诗句,宜在孤山处士家。”则宋时所祀,止和靖一人。明正德三年,郡守杨孟瑛重浚西湖,立四贤祠,以祀李邺侯、白、苏、林四人,杭人益以杨公,称五贤。而后乃祧杨公,增祀周公维新、王公?州,称六贤祠。张公亮曰:“湖上之祠,宜以久居其地,与风流标令为山水深契者,乃列之。周公冷面,且为神明,有别祠矣。?州文人,与湖非久要,今并四公而坐,恐难熟热也。”人服其确论。
西湖梦寻·卷一·西湖北路·六贤祠
宋明之间,湖上三贤祠之变迁与传承
- 三贤祠历史沿革
- 孤山竹阁:白乐天、林和靖、苏东坡
- 龙井资圣院:赵阅道、僧辨才、苏东坡
- 袁樵移祠至苏公堤:纪念与传承
- 六贤祠成立背景
- 杨孟瑛重建四贤祠:李邺侯、白、苏、林四人,杭人益以杨公,称五贤
- 明正德间增加周公维新、王公?州:六贤祠成立
- 张公亮关于祠祀选择观点
- 列位久居此地者,与山水有深厚联系:周公冷面且为神明,有别祠矣
- 文人与湖非久要,难熟热:今并四公而坐,恐难熟热
- 《西湖梦寻》对三贤祠记述
- 描述孤山竹阁三贤祠:三贤者白乐天、林和靖、苏东坡
- 描绘龙井资圣院三贤祠:赵阅道、僧辨才、苏东坡
- 张岱《西湖梦寻》中的六贤祠
- 《西湖梦寻》中详细记载:西湖的湖光山色和人物风流,成为他怀念往昔生活的依托
- 自序:“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
- 三贤祠与六贤祠比较分析
- 三贤祠主要纪念白居易、林逋、苏轼;六贤祠则加入王安石等人物
- 六贤祠更注重文化传承与名人纪念
- 六贤祠对后世影响及意义
- 六贤祠作为杭州的文化象征,影响深远
- 六贤祠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
- 结语:西湖与六贤祠的情感寄托
- 六贤祠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更是对文化情感的寄托和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