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兴濮议紊彝章,国是纷然失故常。
慷慨一言思悟主,艰难万里遂投荒。
君于职业真无负,我忝乡人与有光。
去去还珠亭下路,苏公千载有遗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送陈良会御史左迁合浦丞》中的诗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谁兴濮议紊彝章,国是纷然失故常。
- 解释:是谁挑起了濮议之争破坏了国家的法制和秩序?国家的政策和方向已经发生了混乱,失去了原有的常态。
- 关键词:濮议之争、国是纷然失故常
- 注释:濮议之争是指唐朝时期关于太子继承权的争论,涉及的是太子李弘与皇太孙李亨之间的争夺。这场争论导致了朝廷内部的分裂和政策的混乱。
- 赏析: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和不满,认为是由于某些人物的行为导致了国家的动荡和混乱。
第二句:慷慨一言思悟主,艰难万里遂投荒。
- 解释:他(指陈良会)用一席话激励了皇帝,使他摆脱困境;在困难中,他选择离开,前往边疆。
- 关键词:慷慨一言、艰难、遂投荒
- 注释:慷慨一词形容其言辞激昂,能够激励人心;艰难则指旅途或工作中的困难重重;遂表示因此而做出的行动;投荒则指被迫远离家乡,前往边远荒凉之地。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陈良会在困境中挺身而出,用言语激励皇帝,并因此选择离开京城,前往边疆的故事。表达了陈良会对国家的忠诚和为国为民的精神。
第三句:君于职业真无负,我忝乡人与有光。
- 解释:你作为官员的职责确实没有辜负,我作为地方的人感到荣耀。
- 关键词:职业、无负、忝乡人、有光
- 注释:职业指的是工作或职责;无负表示没有辱没职责;忝乡人是指自己虽然是地方的人感到惭愧;有光则意味着因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光荣。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陈良会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陈良会的赞赏之情。诗人以“忝”字自谦,展现了他的谦逊和对友人的尊重。
第四句:去去还珠亭下路,苏公千载有遗芳。
- 解释:去吧去吧,回到珠亭下那条路吧,苏公的美德千载流传。
- 关键词:珠亭、千载、遗芳
- 注释:珠是指古代的一种美玉;亭下之路指的是一条通往亭子下面的小道;千载则表示很长时间;遗芳则是指美好的品德或名声传承下来。
- 赏析:这句诗通过“去吧去吧”这样的反复强调,来表达诗人对于友人离去时的不舍和祝愿。同时,也表达了对苏公(即苏东坡)美好品德的怀念和敬仰,希望他的美好名声能够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