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西河渡,河水日夜流。
水深适至骭,徒涉亦何由。
秋夏积风雨,洪波动潜虬。
悬崖古树根,维此万斛舟。
津卒故索米,行旅日淹留。
世途多如此,吾道成悠悠。
【赏析】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气势豪放,语言清新明快,音调高亢宏亮。此诗为《西河词》之一。诗以写水为主,而“西河”即指黄河。诗的前四句,从黄河的源头说起:“迢迢西河渡,河水日夜流”。黄河源远流长,源出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等省区,最后注入渤海。诗中用“迢迢”二字,形容黄河之长;用“昼夜流”三个字,形容黄河之急。这两句诗写出了黄河之源的雄奇壮观,也写出了黄河之水之急的特点。诗中的“水深适至骭,徒涉亦何由?”二句,又写出了黄河水流湍急的具体情况。“骭”即大腿的意思,“徒涉”就是徒手渡河的意思。黄河水流湍急,流速很快,即使是有经验的老艄公,也不敢轻易地徒涉。这就进一步衬托出黄河的险恶。第三联写黄河在秋夏之间积雨成灾,洪波涌起的景象:“秋夏积风雨,洪波动潜虬。”这一句,不仅写出了黄河在秋夏之际的气候特征,而且写出了黄河水势汹涌的情况。第四联写黄河岸边古树参天、悬崖峭壁,舟行艰难:“悬崖古树根,维此万斛舟。”这一句,既写出了黄河两岸地形的险峻,又表现出诗人对于这种险峻环境的感受。最后两句,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无奈之情:“津卒故索米,行旅日淹留。”“津卒”即指渡口的船家或水手,他们经常在河边等候过往行人,向他们索要过路费。“行旅日淹留”,说明诗人自己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每一天。“世途多如此,吾道成悠悠。”诗人感叹世事如此,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难以实现,因此只能像“流水悠悠”一样,任凭时光流逝,无所作为。
这首诗通过对黄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诗人以黄河为背景,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自然景观紧密相连,通过对比和象征,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