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帽何妨。
后先栗里,伯仲高阳。
万事惟拚,百钱可办,痛饮千觞。
浊醪扑鼻生香。
尽四大、堪为酒囊。
卿自用卿,我宁作我,更勿相商。
柳梢青 其二 题周安石所图醉汉
脱帽何妨。
后先栗里,伯仲高阳。
万事惟拚,百钱可办,痛饮千觞。
浊醪扑鼻生香。
尽四大、堪为酒囊。
卿自用卿,我宁作我,更勿相商。
【注释】
- “脱帽何妨”:放下帽子有何妨?这是对醉汉形象的描绘,表示他可以随意放松自己,不必拘泥于世俗礼节。
- “后先栗里,伯仲高阳”:你(指醉汉)可以比照古人栗里先生和高阳先生的贤德风范,他们都是古代的贤者典范。这里的“栗里”指的是春秋时期的贤人栗里先生,“高阳”则是传说中的黄帝后裔高阳氏。
- “万事惟拚,百钱可办,痛饮千觞”: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只要有百元钱就能解决,而且能够畅饮千杯。这里的“万事惟拚”指的是有勇气面对所有事情,“百钱可办”表示只要有百元就可以解决问题,“痛饮千觞”则形容畅饮千杯。
- “浊醪扑鼻生香”:浊酒的气味扑鼻而来,令人闻到了香气。这里的“浊醪”是指劣质的酒,而“扑鼻生香”则形容酒香四溢,令人陶醉。
- “四大”:这里指道家所说的“道、天、地、人”这四种基本要素。”堪为酒囊”:这些基本要素都可以作为酒的象征,意味着饮酒是一种人生的享受。
- “卿自用卿,我宁作我,更勿相商”:既然你(指醉汉)喜欢喝酒,我就继续喝我的;如果你不喜欢喝酒,那就请你另找乐趣吧。这里的“相商”指的是商量或讨论,“勿”是不要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以一位醉汉为主题,通过描绘醉汉的形象和饮酒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态度和追求。在诗中,作者首先描绘了醉汉放下帽子的形象和自信的态度,暗示了他豁达的性格和不拘小节的精神。接着,诗人通过对醉汉的描述,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酒的执着,强调了人生应该随遇而安、尽情享受的道理。此外,诗中的关键词“浊醪”、“四大”和“更勿相商”,都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意味,使得整首诗更加耐人寻味。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