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年来,从不到、郡城南路。
今重叩、旧时深卷,寂然空户。
绿壁蜗游看有迹,清池鱼响听无数。
问邻家、见说近迁居,烟村住。
萍将梗,余成误。
耕还读,君当务。
算功名未得,且留余步。
落叶门前秋一尺,悬枫夕照霜千树。
怅靡繇、握手道相思,劳思慕。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此为长调,上下片各有五十九字。

寻:访,寻问。

李乘六:即南宋诗人李曾伯,字乘六,号端甫,福建闽县人。

壬午:宋理宗绍定三年(1226)冬。

六七年来:自绍兴六年(1135)起至壬午年间,已六七年矣。郡城南路:指作者当时所在的建安府(治今福建建瓯)。

深卷:深居简出,不问世事。

寂然空户:寂静无一人居住。

绿壁蜗游:绿墙之上,蜗牛爬行。

清池鱼响:清澈池水中,鱼儿翻动。

见说:听说。

烟村住:隐逸于山村之居。

萍将梗:喻自己与友人相别后漂泊不定。

余成误:我成了误人之物。

耕还读:耕田之余,仍读书作文。

君当务:你当致力于。

算:思量。

落叶门:门前的落叶如秋叶飘落。

悬枫:树上的枫叶像被霜打一般下垂。

靡繇:没有方法、无法。

劳思慕:徒劳地思念着。

【赏析】

全词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后,又因故离别的伤感。上片写久别重逢;下片写久别后再次分别的惆怅。

开头两句是说自己从绍兴六年至今,六七年来,一直不曾到过郡城南路去看望李乘六。这两句看似闲散,其实包含着对李乘六的怀念之情。因为李曾在淳祐五年(1245)任建安知府,而淳祐六年正是作者在福州时,所以“郡城南路”实即福州城内。这两句中,“重”“从”二字,把久别重逢的心情表现得极为真切,“旧时”、“寂然空户”则写出了久别不见的遗憾。接着四句写重访李乘六后所见所闻,进一步抒写作者对好友的怀念之情。“绿壁蜗游看有迹”,以“绿壁”点出朋友隐居的山村,以蜗牛爬行来比喻其踪迹,表现了他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清高品格。“清池鱼响听无数”,以清池中的鱼跳跃声比喻朋友的声音,表现了久别重逢的欢快心情。这四句虽然写的是李乘六的生活环境和他的为人,但从侧面也烘托出了李乘六的高尚品格,并由此表现出作者对他深厚的感情。

下面三句,写李乘六搬家的情景,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的感伤之意:“邻家见说近迁居,烟村住。”意思是邻居告诉我,李乘六已经搬到山边的村子去住了。“烟村”二字,既指山村,又暗含了远离尘世,遁入自然的意思,更增添了一种幽远之感。“烟村”、“烟树”、“烟林”、“烟水”等都是烟雾缭绕、迷蒙一片的景色,它们都用来描写山村的环境特点。这里用“烟村住”来代替“烟村”、“烟树”、“烟林”、“烟水”,更加简洁含蓄,使山村环境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作者通过这一细节描写,不仅表现了李乘六隐居的清高品格,而且也暗示出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和相互牵挂。

接下来四句,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感慨:既然不能像李乘六那样隐居山林,那么我就应当像他一样读书写作,努力进取。这四句的意思是:既然我不能像李乘六那样隐居山林,那就只能像他一样读书写作了。这几句写得很有力量,它既是对自己勉励的话,也是对李乘六寄予的期望和祝愿。然而,这种期望并没有得到满足。“算功名未得”,说明作者认为自己的抱负难以实现。“且留余步”,意思是说,我暂且留下,等待将来的机会吧!这两句既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之情,同时又流露出一种积极进取的情怀,表明作者仍然怀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最后两句,是写落叶秋风中的凄凉景象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门前的落叶萧瑟地飘落下来,树上的枝叶被寒风吹得垂下,整个秋天里都笼罩着一层凄凉的气氛。这两句是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以秋风萧瑟的景象来衬托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表达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结尾二句,“怅靡繇”,“劳思慕”,是作者对友人的一种深情呼唤。“靡繇”,意为没有办法。“劳思慕”,即徒然思念。这两句的意思是:没有办法与你相聚啊,只能徒然地思念着你了。这两句既是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又是对友人的一种美好祝愿,希望他能早日找到知音知己,摆脱孤苦无依的境遇,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首词通过叙写久别重逢后再次分别的伤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词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构思缜密,富有哲理意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