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夜来多。
暗渡湘罗。
冷烟凝露蘸清波。
隔浦残灯明半灭,满地渔蓑。
三载几回过。
壮志消磨。
芦花深处楚人歌。
大半离骚经里意,音韵阿那。
这首诗名为《浪淘沙·汨罗夜泊》,作者是南宋诗人刘克庄,其内容为:
风雨夜来多。
暗渡湘罗。
冷烟凝露蘸清波。
隔浦残灯明半灭,满地渔蓑。
三载几回过。
壮志消磨。
芦花深处楚人歌。
大半离骚经里意,音韵阿那。
注释与赏析:
第1-4句:“风雨夜来多。暗渡湘罗。”
- 注释: “风雨夜来多”描述的是夜晚的天气情况,可能意味着暴风雨即将来临。“暗渡湘罗”则是指通过湘江(古代对长江的别称)的狭窄地带,可能是渡过湘江。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深夜在风雨中艰难渡河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不易。
第5-8句:“隔浦残灯明半灭,满地渔蓑。”
- 注释: “隔浦残灯明半灭”描绘了夜晚河边灯火稀疏,映照着河水的景象。“满地渔蓑”则形容了周围是渔民的衣物和渔具。
- 赏析: 此句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稍带荒凉的画面,渔夫们或许正在休息,或已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
第9-12句:“三载几回过。壮志消磨。”
- 注释: “三载几回过”表示已经多次经过这个地点,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经历的艰辛。“壮志消磨”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壮志未酬的感慨。
- 赏析: 这两句诗传达出诗人对自己过去雄心壮志的反思和现实生活的挑战,表现了从理想到现实的过渡。
第13-17句:“芦花深处楚人歌。大半离骚经里意,音韵阿那。”
- 注释: “芦花深处楚人歌”描述了在芦苇丛生的幽静之地,楚国人民正在欢唱。“大半离骚经里意”引用了屈原的《离骚》,表达了诗歌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思想。“音韵阿那”则可能是对某种特定的音韵或节奏的描述。
- 赏析: 通过这些诗句,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感受,还深入挖掘了屈原作品的情感和美学价值,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古典文化的尊崇。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人物活动以及历史人物的引用,构建了一个既具有画面感又富含文化内涵的意境。刘克庄通过细腻的笔触,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既有现实苦难又有文化追求的复杂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