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逢素节,何处觅黄花。
白发登高懒,将钱向酒家。
【注释】
①素节: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②觅:寻找。③登高:登上高处。④将钱:拿钱。⑤酒家:酒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重阳节饮酒的七言绝句。《九日寄汤九侍御》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年)九月九日重阳节时写给在长安任司功参军的好友汤鹏举的诗作。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自己重阳节时在酒馆里喝酒的情景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感慨和联想,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忧虑之情。
首句“他乡逢素节”,点明题旨,说明自己身在他乡,恰逢重阳节。“他乡”二字,不仅写出了作者当时客居异乡、远离家乡的情况,而且暗示出此时此地的孤寂落寞,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素节”二字,既表明了重阳节这个节日的名称,也暗含着作者此时的心情——即重阳时节的哀思。“何处觅黄花”,是说重阳节这天没有看到菊花开放,只好借酒浇愁,聊以自慰。这里用一个“觅”字来写重阳节赏菊风俗,又用一个“无”字来反衬,突出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
第二句“白发登高懒”。这里的“登高”二字,既指重阳节这天登高远望,又暗指重阳节登高赏菊这一传统习俗活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己身处他乡、孤独寂寞的生活状态。“懒”字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凄凉孤苦的氛围。“将钱向酒家”,是说为了排闷解愁,只好到酒馆去沽酒畅饮。这一句既表现了作者重阳节这一天的活动,也表现了作者此时的心情——即在酒消愁散之后,对国家的担忧更加深重。
全诗通过对重阳节这一天的描写,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联想,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忧虑之情。诗中没有豪言壮语和慷慨之词,却有沉郁悲凉之感,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