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一马为龙,原来却是牛家子。石头城下,纷纷拥戴,真同儿戏。忽自冰天,潜来黄犊,神姿英异。奈真龙下殿,俄成假鹄,谁识得,阴谋秘。
更有名藩故剑,出兵间、飞蓬双髲。上书无路,掖廷私狱,持冤入地。玉树歌残,雀航烽合,奄然王气。只东城老父,白头亲见,下铜仙泪。

【注释】

渡江:指渡过长江。为龙:犹言化为龙,指隐去。牛家子:指东晋时期,王献之的哥哥王凝之的儿子、书法家王羲之。石头城:今江苏南京。纷纷拥戴,真同儿戏:指东晋时,王恭、王敦兄弟专横,百姓纷纷拥戴他们,但不久又互相残杀,如儿戏一般。冰天:形容寒冷。黄犊:黄牛。神姿英异:形容其英俊不凡。奈真龙下殿:指东晋末年,王恭、王敦兄弟专横暴虐,被朝廷所不容,犹如真龙下殿。真龙:比喻贤才。俄成假鹄:指不久又被贬谪。阴谋秘:指王恭、王敦专权作恶,暗中策划叛乱。名藩故剑:指王羲之的字迹有名家风范。出兵间:指王羲之出仕为官。飞蓬双髲(fèn):意谓王羲之出仕后,像飘荡的蓬草一样,在朝廷中奔走忙碌。上书无路:指王羲之因王恭、王敦专权而不得重用。掖廷私狱:指皇宫中的私狱。持冤入地:指王羲之因受牵连而被投入监狱。玉树歌残:指《广陵散》绝响。雀航烽合:指东晋末年,刘裕起兵讨伐王恭、王敦叛乱。奄然王气:犹言王业衰微,国势衰落。只东城老父,白头亲见,下铜仙泪:指王献之晚年,曾为躲避战乱而隐居于会稽东城的山阴里,与父亲一起生活。铜仙泪:传说汉武帝曾铸铜为人,令其望月思乡,后因思念亡国之君而流涕,即“下铜仙人泪”。

【赏析】

此词上片写王献之的身世遭遇。起首四语,点明“水龙吟”的主题。王献之是东晋王羲之的儿子,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人称“王右军”,是东晋大书法家,世称王氏一门以书法闻名。据传,王献之幼年就十分聪颖,七岁时能写《黄庭经》,十岁时已能写《乐毅论》,十五岁时便以一纸《兰亭序》轰动京城。然而,他一生坎坷多舛,屡遇挫折;从青年到中年,几乎一直在颠沛流离之中度过。这首词就是作者对这位不幸的历史人物的追怀之作。上阙开篇四句,以“渡江一马为龙”为开端,形象地勾勒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原来是牛家子”,则说明王献之出身高贵,却命运多舛。紧接着“石头城下,纷纷拥戴,真同儿戏”,描绘了当时民众对统治阶级的盲目崇拜和随波逐流的现象。接着“忽自冰天,潜来黄犊,神姿英异。”三句,则刻画出王献之的英俊非凡、神采奕奕的形象。但是,“奈真龙下殿,俄成假鹄”,“谁识得,阴谋秘”两句,则揭示出当时统治者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丑恶现实。

词的下阕,主要抒发作者对王献之的同情之情。开头两句,“更有名藩故剑,出兵间、飞蓬双髲”,则是说王献之虽然身处乱世,但仍有他的才华和抱负,不能轻易被埋没;而且他的才华还远在那些专横跋扈的贵族子弟之上呢!接下去的“上书无路,掖廷私狱,持冤入地”,进一步揭示了当时政治黑暗、司法腐败的社会现实给王献之造成的极大打击。尤其是最后三句:“玉树歌残,雀航烽合,奄然王气。”更是把作者对王献之的同情情绪推向了高潮。这几句诗不仅表达了对王献之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危亡的现实状况。全词通过描写王献之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英雄豪杰的同情。

这首词语言简练,意境高远,感情深沉。它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因此,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也是一篇富有历史价值的文献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