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发摇千缕。尽猖狂、当筵射石,弓开没羽。掷下鸣髇倾玉斗,且共秋娘手语。翻一曲、吴歈白苎。不恨虎头迟食肉,恨蛾眉、埋没风尘去。谁解赏,柘枝舞。
新词不入霓裳部。竟何妨、莎汀草濑,付之蛙鼓。昨夜春潮来拍岸,好理钓筒鱼扈。便长与、烟波作主。尽减才情增放诞,料痴奴、此愿天应许。边幅子,口犹乳。
【注释】
《衍波词》:唐教坊曲名。
髇:同“鼓”,指乐器。
吴歈(wú):古乐曲名,又名《吴声》,相传是吴歌。
柘枝舞:唐代歌舞,以柘木制成杖为道具。
霓裳部:即《霓裳羽衣舞》,唐玄宗所创,为宫廷舞曲。
莎汀草濑:莎汀,地名,在广西。草濑,水边草泽。
烟波:指江水、湖面。
边幅子:边幅,指衣服的边缘;幅,布帛的量词,指一幅。
【译文】
头发壮健如千缕飘散,尽情狂放于筵席之上,挥弓射向石壁,箭未离弦却已飞回。掷下鸣钲倾覆玉盏,与秋娘手语传情。翻一曲吴歈白苎之乐,不恨虎头迟食肉而恨蛾眉埋没风尘。有谁理解欣赏柘枝舞?新词不入霓裳部。竟何妨莎汀草濑中,任凭蛙鼓作伴。昨夜春潮拍岸来,好理钓竿鱼随波。便长与烟波作主,减才情增放诞,料痴奴此愿天应许。边幅子口犹乳。
【赏析】
贺铸这首《被酒用衍波词韵》咏歌柘枝舞和琵琶曲,风格雄豪奔放,充满激情,表现出一种狂放不羁的精神境界。
上片起首两句写柘枝舞表演者的形象。“壮发摇千缕”形容其人头发浓密且飘逸。“尽猖狂、当筵射石,弓开没羽”描写了柘枝舞表演者技艺高超,动作矫捷,气势磅礴。“掷下鸣钲倾玉斗,且共秋娘手语”则描绘了表演过程中的情景和气氛。“翻一曲、吴歈白苎”两句则赞美了柘枝舞曲调悠扬动听,令人陶醉。
下片写演奏者琵琶曲的表现。“新词不入霓裳部,竟何妨、莎汀草濑,付之蛙鼓”三句表达了对音乐创新的赞赏。“昨夜春潮来拍岸,好理钓竿鱼扈”两句则通过春潮拍岸这一自然景象,暗示演奏者能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便长与、烟波作主,尽减才情增放诞,料痴奴、此愿天应许”三句表达了演奏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渴望。“边幅子,口犹乳”两句则描绘了演奏者的从容自得和潇洒自如。
整首诗通过对柘枝舞和琵琶曲的精彩描绘,展现了一种豪放、激情、自由、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