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屋低低茅作瓦。几湾碧柳真潇洒。此地风尘原不惹。渔父者。于中结个持竿社。
乐事常年殊未寡。扁舟不系随波写。濯足舷边刚没髁。言不假。垂鞭笑煞先生马。

渔屋低低茅作瓦。几湾碧柳真潇洒。此地风尘原不惹。渔父者。于中结个持竿社。

译文:渔舍低矮,以茅草覆盖屋顶。几弯碧绿的柳条真是潇洒。这个地方风尘原本就不曾沾惹。渔父在那里结交了一个持竿之友。

注释:赵北口:地名,今河北赵县一带地区。渔屋:渔船上的屋子。低低:低矮。茅作瓦:用茅草盖顶。几湾:几弯。碧柳真潇洒:指风景如画。风尘:尘土。渔父者:指渔人。结个持竿社:结交一个钓鱼的友人。乐事:快乐的事情。常年:每年。殊未寡:并非很少。扁舟:小船。不系:不受拘束。随波写:随风飘荡。濯足舷边刚没髁:洗脚到船舷上刚刚没有膝盖。言不假:不必说。垂鞭笑煞先生马:骑马的人见了垂鞭笑。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早期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渔人的赞赏之情。

首句“渔屋低低茅作瓦”,描绘了渔舍简陋却不失雅致的外貌。接着通过“几湾碧柳真潇洒”一句,描绘出渔舍周边的风景之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三句“此地风尘原不惹”,进一步强调了渔舍的清幽与自然之美,同时表现了渔人在大自然中的从容与自在。

第四句“渔父者,于中结个持竿社”则直接点明了渔夫与渔舍的关系,也暗示了渔人的生活态度——悠然自得,与世无争。

接下来的句子中,“乐事常年殊未寡”,表达了作者对渔人的羡慕之情,认为渔人的生活中充满了乐趣,而自己却常常感到孤独和无聊。

“扁舟不系随波写”,则是对渔人生活状态的一种赞美,认为他们能够随心所欲地生活,不受世俗的束缚,自由自在。

最后两句“濯足舷边刚没髁,言不假。垂鞭笑煞先生马”,更是将渔人和读者之间的情感联系了起来,渔人的洒脱与自由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这首词通过对渔舍和渔人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和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世俗世界的无奈和对渔人精神世界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