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更凭高,阑珊草色天涯暮。乱山无数,云意闲如许。
一叶扁舟,梦到寻诗处。愁延伫,断鸿声苦,寂寞龙湫雨。

注释:不要再登高凭吊,因为天涯的草色已到暮色。乱山无数,云意悠闲如此。

一只扁舟在江上漂泊,梦中来到那寻找诗歌的地方。愁绪不断,鸿雁叫声凄凉,寂寞如龙湫雨声。

赏析:此诗作于淳熙五年(1178年)春。诗人当时闲居建阳,有感于秋岩之景,遂作此词。

起拍“莫更凭高”,是说不要再去凭吊那些荒凉萧条的古迹了。“阑珊”二字,点出时当晚春,草色渐黄,天已黄昏。“天涯”句,承上启下,既指眼前之景,又暗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句意。“乱山无数,云意闲如许”两句写景,以动衬静,烘托一片萧索凄清的气氛。“闲如许”三字,将云比人,极富形象性。

过片“一叶扁舟”句,承“天涯”句意,由写景转为抒情。“梦到寻诗处”,说明他此时虽身处异地,但心系故园,仍时时怀念故乡。这一句,不仅表明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情,而且透露出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愁延伫”,即愁肠萦绕而难以自禁。“断鸿声苦”,化用了李益《听晓角》“断鸿声里北风紧”、“数声寒角枕边闻”诗意,表现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怀。

以景结情,收束全词。“寂寞龙湫雨”,是说作者此时独自一人,心情十分孤独寂寞。“龙湫”是传说中仙人居住之地,这里借指故乡。“寂寞龙湫雨”,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是说作者此时独自面对瓢泼大雨,感到十分寒冷;虚写是他此时心中也充满了寂寞与冷清之感,与前面的“断鸿声苦”相呼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