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北朝南忙底许,多时齿冷樵风。先生疏放是天慵。醉乡闲日月,安稳住无功。
注籍黄齑三百瓮,腐儒食料原充。思量无地著穷通。忘机秋水观,得意大槐宫。
暮冬时节,我忙碌地往返奔波,为何?因为我多时以来,牙齿都冻得发冷。先生(指辛弃疾)疏放自在,就像天慵懒一样,沉醉于酒乡中,逍遥闲散,无忧无虑。
我把三百瓮的黄齑(ji 齑,一种发酵的食品)作为食料,这已经足够了我。但是,我仍然在思考着如何摆脱穷困与通达之间的境地。当我忘却世俗的机巧,静观秋水之景时,我得意洋洋地欣赏大槐树之美景。
【赏析】:
这是一首拟作词,以稼轩自况。上片写自己忙忙碌碌而不知所以,下片写自己安贫守贱而忘怀得失。
首句“暮北朝南忙底许”,是说作者忙忙碌碌,不知所以。“暮”即黄昏,“朝”即清晨,“北”即北方,“南”即南方,言其奔波南北。“许”读去声,为允许、许可之意。“忙”字点出此情。
第二句“多时齿冷樵风”,是说作者忙忙碌碌,以至于牙齿都被冻得发冷了。“齿冷”指牙疼,“樵风”指山中的清风,意谓作者奔走四方,劳碌不息。
第三句“先生疏放是天慵”,是说辛弃疾疏放自然,就像天慵懒一样,不受拘束。“慵”是懒的意思。辛弃疾一生不羁放纵,不拘礼法,被世人称为“稼轩”。
第四句“醉乡闲日月,安稳住无功”,是说辛弃疾醉心于官场之中,过着悠闲的生活,并不担心没有功绩。“醉乡”指官场,“无为”指无所作为。
第五、六句“注籍黄齑三百瓮,腐儒食料原充”,是说辛弃疾把三百瓮的黄齑作为食料,这种吃法原本就够吃了。“黄齑”是一种腌制食品。“腐儒”指读书人,这里指辛弃疾自己。
尾联“思量无地著穷通,忘机秋水观,得意大槐宫”,是说作者想摆脱名利的束缚,忘却世俗的机巧。“忘机”指忘却机巧之心,“秋水”指秋天的水,“大槐”指的是大槐树。《晋书·庾亮传》载:“桓温伐蜀,征庾翼还朝……翼将行,请江陵旧事于亮。亮曰:‘故是州西流,东至芜湖,余无所问’。”后因以“大槐宫”比喻官署或居处。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作者通过描绘自己忙碌奔波、饮酒消愁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珍视。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