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扇初闲,疏砧催断。云山北向征人远。惊尘莫漫怨飘风,岫眉好试新妆面。
梦境迷离,心期千万。丝丝缕缕愁难剪。不辞舞袖为君垂,琐窗云雾知深浅。

【译文】

彩扇轻摇,砧声催断,征夫北向云山路遥远。不要埋怨飘风扰人梦,请试新妆梳好秀眉。

梦中如幻,心期千万,丝丝缕缕难剪断。不辞舞袖为君垂,琐窗云雾知深浅。

【注释】
踏莎行:词牌名。
彩扇初闲,疏砧催断。云山北向征人远。
彩扇:彩绘或刺绣的扇子。初闲:刚刚空闲时。疏砧(qin):稀疏的捣衣声,指代捣衣声。催断:催促着要断了。云山:指遥远的北方群山。北向:面向北方。征人:远行的游子,这里指诗人自己。
惊尘莫漫怨飘风,岫眉好试新妆面。
惊尘莫漫怨飘风:不要轻易地埋怨飘荡的尘土。莫:不要说、莫要。莫漫:不要。怨飘风:怨恨飘动的风。岫眉:山峰上青黑色的眉毛,这里指女子的眉毛,暗喻征人的远行。
梦境迷离,心期千万。丝丝缕缕愁难剪。
梦境迷离:梦中的情景模糊不清。心期千万:内心的愿望千千万万。丝缕(ruǐ):细小的丝线、线头,比喻细微而难以割断的感情。
不辞舞袖为君垂,琐窗云雾知深浅。
不辞舞袖为君垂:不怕挥动袖子跳舞来表达心意。为君垂:为了表示对君王的忠诚而舞袖低垂。琐窗:雕花的窗户。深(shēn)浅:形容距离之远近。
赏析:
《踏莎行·彩扇轻摇,疏砧(qin)催断》是北宋文学家晏几道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以“云山”起兴,描写了一位闺中少妇思念征夫的情怀。全词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婉转。

【解析】

1. 词题和创作背景

  • 词题:“踏莎行”是词牌名,常用于宋代词作。
  • 创作背景:晏几道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以其词作多情而细腻见称。本词可能是在特定节日或因某种情感触发下所作,表达了闺中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柔情。

2. 词意解读

  • “彩扇初闲,疏砧催断。”: 描述一个女子在闲暇时刻轻轻摇晃着彩扇,同时听到稀疏的砧声提醒她即将到来的别离。这两句通过动作和声音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稍带忧伤的氛围。
  • “云山北向征人远。”“惊尘莫漫怨飘风。”: 进一步展开对人物情感的刻画,指出征人的远行不仅令女子感到寂寞,同时也引发了她的不安和忧虑。通过使用“惊尘”和“怨飘风”,表现了女子对远行者可能遭遇困难的担心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反应。
  • “岫眉好试新妆面。”: 这里的“岫眉”象征着坚强或美丽,而“新妆面”则暗示着女子在等待中尝试保持自己的美丽和坚强。这反映了女子在面对孤独和等待时的积极态度。

3. 意象分析

  • “彩扇”通常象征着女性的美丽与柔美。此处“彩扇初闲”可能意味着女子心情轻松,但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寂寞。
  • “疏砧”则传达了一种凄凉感,砧声虽稀疏但仍足以让人产生共鸣,反映出环境的空旷和时间的流逝。
  • “云山”象征遥远和不确定的未来;“北向”指明方向,增强了这种远行的孤独感。
  •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期待但又带着淡淡忧郁的画面,使得整首词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4. 情感表达

  • 此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位女子内心的复杂情感:从最初的平静到因远行而产生的不安,再到试图用美丽和坚强来对抗孤独和恐惧。
  • 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情感表达,晏几道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哀伤又动人的场景中,使人感受到了爱情中的苦与乐、期待与失落。

这首词通过对色彩、声音的精细描绘,成功塑造了一个充满期待却又带有淡淡忧愁的女性形象。它不仅仅是对爱情的描述,更是对人性深处情感的一种深刻揭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