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笑拈花,怯寒避月,珊珊讶是飞仙。绿鬓垂丝,知它憔悴年年。漫言生小工愁甚,便无愁、瘦已堪怜。语凄然,为问同心,只有湘兰。
昨宵梦去分明见,记倦眸剪水,芳气吹烟。空谷香清,哪容蝶绕裙边。几多幽怨凭谁诉,掩离骚、重整琴弦。笑人间,桃李寻常,并蒂争妍。
【赏析】
《高阳台·索笑拈花》是北宋文学家秦观的词作。此词写一位女子因愁苦而憔悴,她以湘兰自比,向人诉说心中的幽怨,最后感叹人间桃李并蒂争妍的盛况。全词借咏物抒己见,托物寄情,语意沉痛,含蓄深永。
“索笑拈花”,起笔就化用唐人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句,以“索笑”二字形容女子对男子的爱恋之情,“拈花”二字则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和痴心。“怯寒避月,珊珊讶是飞仙”,这两句是说,她怕冷,怕月色,怕自己貌美如仙女般的容貌被男子看破,故“怯寒避月”。 “珊珊讶是飞仙”一句,既写女子美貌,又写其多情善感,“珊珊”即指女子的身姿轻盈、婀娜多姿,“讶是飞仙”则写出了她对自己美貌的珍惜。“绿鬓垂丝”,这两句是说,她有一头绿发,像丝一样柔顺,但同时也暗含了她的年华已逝之意。“知它憔悴年年”,则是说,尽管她的外表美丽如仙子,但她却总是感到内心憔悴不堪。“漫言生小工愁甚,便无愁、瘦已堪怜”,这两句是说,她常说自己年少时并不怎么感到忧伤,然而如今却已经消瘦不堪。“瘦已堪怜”四字,表达了女子内心的无奈与悲哀。
“语凄然,为问同心”,这两句是说她心中充满了哀伤和无奈,于是向对方倾诉衷肠。她问对方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是否也对她心生怜爱。然而对方并没有回应她的问题,只是默默地走开了。这两句表现出了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矛盾冲突,同时也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昨宵梦去分明见,记倦眸剪水,芳气吹烟。”这几句词描绘了女子在梦中见到自己的情人的情景。她记得自己当时的眼神疲惫而迷离,仿佛能将湖水剪断一般,而她的身上散发出的香气则如同烟雾般飘散开来。这几句词通过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女子的神态和动作,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她当时的心境和感受。
“空谷香清,哪容蝶绕裙边?”这两句是说,女子的香气清新宜人,使得蝴蝶都不敢靠近她。这里的“空谷”一词,既形容了女子的居所环境,又暗含了她的孤独和无助之感。同时,“蝶绕裙边”四字,既表现出了蝴蝶的美丽和飘逸,也反映出了女子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几多幽怨凭谁诉,掩离骚、重整琴弦。”这几句词是说,女子有许多心事无处倾诉,只好借助音乐来抒发心中的幽怨。她掩藏起自己的离骚之才,重新弹奏起了琴弦。这里既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和坚持,又暗示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纠结。同时,“离骚”一词,既是古代一种文体的名称,也代指了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笑人间,桃李寻常,并蒂争妍。”最后两句是说,笑看世间的男女,都像是那桃林中的桃李,虽然平凡却也能相互依偎着争奇斗艳。这里的“桃李”一词,既象征着世间的美好事物,也暗含了女子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并蒂争妍”四字,既形容了桃李的并蒂相依,也反映了女子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词以咏物的形式抒发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词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象征手法,既有对古人诗词的引用和借鉴,又有对现实的描绘和批判。整体来看,这首词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而含蓄,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