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红蘋白,正良夜新秋,溽暑初去。偏是悲秋秋士,与秋先遇。西风似解相违久,祇着意飕飗庭树。一番凉月,一番清露,一番疏雨。
曾记得紫萸黄菊。我扶病登台,送君行处。几度流光,又听元蝉哀诉。秋来秋去无人管,祇不许朱颜如故。登高携酒,向天搔首,问天不语。
这首诗是苏轼在立秋日所作,词人以秋风、明月、清露和疏雨等自然景象,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诗词原文:
蓼红蘋白,正良夜新秋,溽暑初去。偏是悲秋秋士,与秋先遇。西风似解相违久,祇着意飕飗庭树。一番凉月,一番清露,一番疏雨。
曾记得紫萸黄菊。我扶病登台,送君行处。几度流光,又听元蝉哀诉。秋来秋去无人管,祇不许朱颜如故。登高携酒,向天搔首,问天不语。
赏析:
“蓼红蘋白,正良夜新秋,溽暑初去。”这三句诗描绘了立秋时节的景象,蓼草已经变红,蘋花也已经凋谢,正是一个新秋之夜,炎热的夏季刚刚离去。这里的“溽暑”指的是炎热的夏季,而“新秋”则是指秋季刚刚开始的时候。
“偏是悲秋秋士,与秋先遇。”这一句诗人感叹自己与秋天有一种特殊的缘分,总是在秋天来临之时最先感受到它的存在。这里的“秋士”可能是指那些对秋天有着特殊感情的人,他们总是能在秋天到来之时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
“西风似解相违久,祇着意飕飗庭树。”这句诗描述了一种独特的景象,那就是西风吹过树梢时发出飕飕的声音。这里可能是指秋天的西风,它吹过树梢时发出飕飕的声音,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一番凉月,一番清露,一番疏雨。”这三句诗描述了三种不同的自然景象,分别是凉月、清露和疏雨。这里的“凉月”可能是指秋天的月亮,它明亮而清晰;“清露”可能是指秋天的露水,它清澈而纯净;“疏雨”可能是指秋天的雨水,它细密而连绵。
“曾记得紫萸黄菊。我扶病登台,送君行处。”这两句诗回忆起了曾经和朋友一起登高远眺的情景。紫萸是一种可以泡茶的植物,而黄菊可能是指菊花。这里诗人回忆了过去和朋友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他们在秋天的夜晚一同登上高山,俯瞰远方的美景。
“几度流光,又听元蝉哀诉。”这句诗描述了时间的流逝,以及元蝉的哀诉。这里的“流光”可能是指时间的流转,而“元蝉”可能是某种昆虫的名字。这里诗人可能听到了元蝉的哀诉声,它们在秋天的时候常常会发出凄厉的叫声,让人感到悲伤。
“秋来秋去无人管,祇不许朱颜如故。”这一句诗揭示了诗人心中的矛盾情绪。他感叹自己无法改变秋天的到来和消逝,也无法阻止自己的容颜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这里的“朱颜”可能是指红润的面庞,而“如故”则是指保持原样不变。
“登高携酒,向天搔首,问天不语。”最后一句诗描述了诗人的行为和心情。他带着酒登上高高的山峰,抬头仰望天空,然后用手挠头,试图向天询问自己的问题。然而他发现天空并不回答他的问题,这让他感到更加困惑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和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他既感叹秋天的到来和消逝,又无法阻止自己的容颜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同时他还试图向天空寻求答案,但却得不到回应。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