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底临池照。花底窥帘笑。回思堂下簸钱时,小。小。小。蛱蝶衫边,芙蓉衩里,斗输春草。
百遍微嗔好。个事真难料。初三夜月便分明,早。早。早。不信如今,红墙乍隔,再无青鸟。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夜闺怨的诗。首二句写女子在庭院中临池照看自己美丽的容颜,花下窥帘而笑,回思过去欢乐时光;三、四句写她在堂下簸钱时的小动作,与小燕子比美,斗输春草;五、六句写她百遍轻嗔,真难料想,但事到如今又有何用?不信现在红墙已隔,再无青鸟来传信。“醉春风”即借春天酒酣意浓之际,抒发自己的幽怨和惆怅之情。全词采用白描手法,不雕饰,不藻绘,直抒胸臆,将一位深闺女子在春夜里因相思而产生的愁闷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答案】
(译文)
竹篱下映着池塘里的倒影照我脸庞。花底窥帘笑着看我。想起从前堂下簸钱的情景,多么娇小可爱
。小燕子的衣衫边,芙蓉花的衣衩里,争先斗妍地比谁更美丽。百遍微嗔真难料想。初三夜晚月儿已分
别明,早早早早。不相信现在,红墙已隔断,再也没有青鸟飞来了。
赏析:
这首词是借咏春景以抒怀怨情的作品。起笔点题:“醉春风”。这“醉春风”,实指“酒酣意浓”。词人面对
春光明媚的景色,不禁勾起了往事的回忆。“竹底临池照。花底窥帘笑。”两句写春光中女子的形象。“竹底”指庭阶
下或池边,因为竹子生长在池边所以称“竹底”;“花底”即花丛中,因为花朵盛开,所以称“花底”。“窥帘笑”指女
儿在花下窥看帘幕,看到有人走来,便笑了一笑,可见她对这位来客是何等喜爱。“回思堂下簸钱时,小。”句
承上而来,写女子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堂下簸钱”即堂前簸钱游戏,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游戏。这里说“回思堂下簸钱时
,小。”“小”字有多重含义:一是指当时年龄尚幼,尚未成熟;二是指当时身材尚小,娇小可爱;三是指当时的心
态还年轻,天真无邪。“回思堂下簸钱时,小。”一句既是回忆往昔,又寓含今夕何年之意。“小”字在这里起到了
一个关键性的作用。它既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又为下文作铺垫。“蛱蝶衫边,芙蓉衩里,斗输春草。”句写女
人当时的心情。“蛱蝶衫边”指女子穿着绣有蛱蝶图案的衣服;“芙蓉衩里”指女子穿一件绣有芙蓉花图案的衣裳;“斗
输春草”则暗指女子在斗草游戏中输给了别人,从而引出下文的一段抒情之语。这四句都是从侧面来烘托女子的
形象。作者通过对她的服饰、活动、心情的描写,勾画出一个天真活泼、活泼可爱的形象。
“百遍微嗔好。个事真难料。”两句写女子当时的心情。“百遍微嗔”指女子百次地生气发怒;“个事真难料”则指女子
对来客所爱之事真难预料。“百遍微嗔”与“个个事真难料”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二者互为
表里。“微嗔”二字不仅写出女子当时的愤怒情绪,而且通过这种愤怒情绪反衬出她的可爱、可亲。
“初三夜月便分明,早。早。早。”两句写女子对来客的思念以及她盼望早日归来的心情。“初三夜月便分明”是说
女子盼望来客在月初初三就回来;“早。早。”是说她盼望他早日回来,“早”字两次出现,强调了她对来客归期的殷切希
望。
“不信如今,红墙乍隔,再无青鸟。”最后两句写女子对来客的思念以及她盼望早日归来的心情。“不信如今”指
女子不相信现在两人相隔很远;“红墙乍隔”指两人被红墙隔断;“再无青鸟”则指再没有传递消息的喜鹊了。这几句都
是写女子的想象之辞,通过这些设想表达了她对来客的无限思念和对来客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