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泊沙村,旧曾来处,细认柴门。子久秋山,襄阳雨树,正带斜曛。
猿多雁少休论。且共把、天涯数樽。半舫香兰,一灯红叶,三四归人。
【注释】:
柳梢青·建溪归舟泊旧馆同尹侯介臣
小泊沙村,旧曾来处,细认柴门。子久秋山,襄阳雨树,正带斜曛。
猿多雁少休论。且共把、天涯数樽。半舫香兰,一灯红叶,三四归人。
【赏析】:
《柳梢青》又名《玉楼春》,唐教坊曲名。此词上阕写词人与尹侯等人在沙村停舟,细认柴门的情景;下阕写他们在沙村的所见所感。全词抒发了作者对沙村的留恋之情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小泊沙村,旧曾来处,细认柴门。”词的首句点明地点是沙村,接着写词人停船于沙村,仔细辨认出那扇柴门。这里运用了白描手法,寥寥几个字就将词人停船时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
“子久秋山,襄阳雨树,正带斜曛。”这一句中“子久”二字用典,出自晋代画家顾恺之,相传他画人物像不用粉黛,只用“以墨晕其颊则如生”,后因称善于肖像者为“传神阿堵”,这里指苏轼自己。“襄阳雨树”,襄阳,在汉水之滨。苏轼曾自号东坡居士,故此处借喻自己的诗才。“正带斜曛”,夕阳西斜,余光映照着江面。
“猿多雁少休论。且共把、天涯数樽。”这四句是说:不要谈论那些猿猴和大雁,暂且举起酒杯畅饮几杯吧。这里通过饮酒,表现词人内心的孤寂和惆怅之情。
“半舫香兰,一灯红叶,三四归人。”这四句是说:半条船上飘散着淡淡的兰花香味,一盏红灯下有几片落叶,几个游子正乘船归来。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词中写了停舟沙村里、辨认柴门、遥想子久画技、品评襄阳诗风、举杯消愁、赏菊听琴等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沙村的留恋不舍之情。
“小泊沙村,旧曾来处,细认柴门。”“细”字写出了词人对沙村的熟悉程度,也表现出他对朋友的深情厚谊。沙村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小村庄,词人在这里停过船,也住过家。现在又来到这里,不禁让人想起往日的美好时光,于是词人细心地辨认出柴门,似乎能从中找回那份亲切的感觉。
“子久秋山,襄阳雨树,正带斜曛。”“子久”一词来自古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故事,据说他在作画时常常不用颜料而只用淡墨,画出的人就像他本人一样栩栩如生。苏轼在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擅长书画,可以给朋友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猿多雁少休论。且共把、天涯数樽。”“猿多雁少”是说此时正值深秋时节,猿猴多而大雁少,这也许是因为天气渐凉的缘故。但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这里用这两个词语比喻人生短暂,光阴易逝。因此词人劝慰大家不必为离别而烦恼,不如一起举杯畅饮,享受这难得的相聚时光。
一灯红叶,三四归人。”“香兰”指的是船上飘散的淡淡兰花香味,“红叶”则是指船上摇曳的落叶。这些细节描写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仿佛让人置身于沙村之中,感受到那里的宁静和美好。同时这些细节也象征着作者心中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