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觉绿窗天曙。燕子帘钩私语。报与惜花人,一院落红飞去。
春去。春去。九十韶光无据。
【注释】
绿窗:绿色的窗棂。天曙:天亮。私语:燕子飞鸣声。惜花人:爱花的人。一院落红:庭院里到处都是落花。九十韶光:指年华易逝。据:依据,凭据。
【赏析】
这首词描写春去的感伤。上阕写春天过去的情景和惜花人的心情。下阕以“九十韶光”点明时间已逝,并以“无据”二字作结,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美好年华不再的感叹。全词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
梦觉绿窗天曙。燕子帘钩私语。报与惜花人,一院落红飞去。
春去。春去。九十韶光无据。
【注释】
绿窗:绿色的窗棂。天曙:天亮。私语:燕子飞鸣声。惜花人:爱花的人。一院落红:庭院里到处都是落花。九十韶光:指年华易逝。据:依据,凭据。
【赏析】
这首词描写春去的感伤。上阕写春天过去的情景和惜花人的心情。下阕以“九十韶光”点明时间已逝,并以“无据”二字作结,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美好年华不再的感叹。全词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
金缕曲 仲春四日,以词代柬寄林风姊于松江 斗室青灯夕。 酿花天、浓阴如墨,韶华堪惜。 何事春来秋又去,絮乱飘萍踪迹。 回首处、烟波遥隔。 蝴蝶不来香梦杳,照浓愁、一线弯弯魄。 疏花溜,篆香热。 愁多翻道心儿窄。 洗残妆、泪珠镜汐,柔肠暗织。 花气迷离春影瘦,怀抱离情千叠。 检那样、深愁写出。 悄嘱东风飞燕子,寄相思、来往传佳什。 须郑重,春消息。 【注释】 1. 斗室:狭小的房间,形容空间狭小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卜算子·秋闺》。下面是逐句释义: 残月渡过窗帘的钩子,秋天的梦境和花儿一起消瘦。 墙角的猫儿夜里叫唤,天空湛蓝斜挂着珍珠般的北斗星。 手拿着熨过的旧罗衣,可它像眉毛一样皱起。 数尽了清秋夜晚,细细长长的银河,我坐在灯下如豆般微弱的灯光下。 译文: 残月从帘钩间穿出,秋夜的梦境与花朵一样瘦小。 墙角的猫在夜深时吠叫,天边碧绿的天际挂着一颗颗闪烁的星星。
【解析】 1.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赏析。“飞来青鸟传娇病。消瘦梨花粉”一句,是说王畹兰的美貌娇嫩如花,却有娇病在身,这娇病与她的容颜一样令人怜爱;“东君为惜晓妆成。止住风姨莫遣、晓寒侵”两句,则是说春天的使者——东君,为怜惜王畹兰的娇颜而特意停留,不要让她过早地受冷风寒侵,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现象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王畹兰的怜惜之意。 2.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
风马儿的本意是描述一个夜晚的场景,其中包含了对自然声音的描述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夜凉如水掩秋屏: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凉爽的夜风轻拂着秋天的屏风,给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感觉。 2. 听风也铮铮,雨也铮铮: 这里描述了夜晚听到的声音,风吹过和雨点落在树叶上的声音,都是清晰而清脆的。这种声音让人感到平静,同时也带有一丝忧郁。 3. 搅乱愁心: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抒发诗人情感的诗。下面是对每句诗句的解释: - 愁春未醒 题美人枕书图 - "愁春":指春天的到来带来了忧愁,因为春天意味着万物复苏,也意味着生命的结束。 - "未醒":表示春天还没有真正地到来,还只是春天的前奏,或者说春天尚未醒来。 - "美人枕书图":描述一幅描绘美人躺在枕头上看书的画面,这里的美人可能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他心中的理想形象。 - 春魂愁锁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作品。晏几道(1048-1127),字子安,号小山,又号临川居士。他与周邦彦是好朋友,词风细腻婉转,风格独特。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plaintext 剔银灯 咏灯 可奈黄昏时候。 袅袅香萦金兽。 翠帐侵寒,云屏摇影,一点疏花欲溜。 含嗔轻叩。 问小婢、风帘下否。 独背银釭枕手。 只解照人僝僽。 卸髻将眠,拈毫又起,长夜拨残红豆。 为谁孤瘦。 听滴尽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内容,又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 “疏帘淡月梦”一句中的“疏帘”指的是窗帘;“淡月”则是指月亮。诗人用“疏帘淡月”来写窗帘的薄细和明月的清辉,渲染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意境。
【赏析】 此词作于中秋之夜,上片写景抒情。“屏山梦醒”,以景起兴,点题秋宵月夜,病怀有感。“见一点、釭花尚摇秋影”一句,用“一点”状“釭花”,以“秋影”衬“釭花”,生动地刻画出秋夜的幽清冷寂;“听砌边、啼蛩暗吟声□□。”两句,以“啼蛩”声和“□□”声,渲染秋夜之凄清。下片抒情言情,抒发羁旅孤苦之愁。“坐瘦炉香灯瞑”四句,以“炉香”、“灯暝”、“西窗”等意象,烘托孤凄之境,表达思亲之情。“如水虚庭
【注释】 1.凤凰台上:传说中凤凰栖息的地方;这里指代临安城。 2.忆吹箫: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 3.漱玉楼 :北宋时李清照居处,故址在今济南大明湖南岸。 4.花灺银釭(gōng):花灯闪烁。银釭,银色的灯。 5.香萦宝篆(suàn):香烟缭绕如宝篆。 6.金凤搔头:以金钗搔头。形容妇女睡态。 7.月:《楚辞·天问》:“夜如何其?风露惨凄,飞鸟号古木兮,前望舒月。” 8.冷侵琼钩
【注释】 杨柳:柳树。牵愁情万缕:形容柳枝像千万条丝线,牵着人的情感,使人愁绪万千。 征鸿:远行的大雁。度:飞过。别梦:别离之梦。随风:随着风的去向。飘零不定。 烟波:水气蒸腾。江南路:泛指江南的道路,泛指南方地区,也泛指离别之地。 芦荻(dí):芦苇。萧萧:风声。明月浦:月色下的江边沙洲。做住:停留。几许:多少。 秋声:秋天的声音。几许:多少。不管离人苦:不理会离别的痛苦。偏无语:偏不说什么。
【注释】宁化:地名,今属福建省。清流:地名,今属福建省。归化:地名,今属福建省。路隘林深苔滑:指山路狭窄、树林茂密,路上有青苔滑溜难行。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今天要去什么地方呢?径直指向武夷山脚下。武夷山:名胜古迹,位于福建西部。山下:指武夷山的脚下。风展红旗如画:风中飘扬着一面红旗,好像画一样。 【赏析】《如梦令·元旦》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作者新年登高望远的壮志豪情
【诗句】 梦到浔阳九派。 依旧云山遮碍。 浪阔雁鸿遥,堪笑燃犀照怪。 欸乃。 欸乃。 夜夜船空月载。 【译文】 梦中来到浔阳城,江流九派景色美如画。 依然有云雾和山峦遮挡视线,大江之水宽广无边。 雁鸟在天空中飞翔,而我却可笑地点燃了犀牛角。 划桨声声不绝,夜色渐深,只有孤舟随月亮漂泊。 【注释】 1. 梦到浔阳九派:梦里来到了长江的九个分支。浔阳,地名,即今江西省九江市,因境内有湓江、彭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然后结合写作背景、手法技巧等进行赏析。 “庭苑晓风吹透”,庭院里的花草在晨风中摇曳。“正是明月时候”,月亮当空,正是月明星稀的好时节。“行过碧阑干,一带绿波常皱”,我走过栏杆,看到那碧绿色的江水常常是皱纹般地皱起。“消瘦。 消瘦。 那得容颜如旧。”我瘦了。我瘦了,怎么能够恢复往日的容颜呢
这首诗的内容是:咄咄向空书怪。 诗了还添酒债。 朝暮看云烟,过眼皆成身外。 知戒。 知戒。 劳逸惟凭大块。 注释与赏析: - 咄咄:形容声音响亮、急促。 - 向空:面对空中。 - 书怪:写字作画,创作出奇特的怪象。 - 诗了:写诗作诗。 - 还添:增添、增加。 - 酒债:比喻债务或烦恼。 - 朝暮:指白天和晚上。 - 看云烟:观察云彩变化。 - 身外:身外之物,比喻不重要的事物。 - 劳逸
诗句释义:刚刚走过鹧鸪啼叫的地方, 又来到了郁鸡飞翔的地方。 走尽天边越地,总是看到一江烟雨。 回去吧,回去吧, 芳草从未迷住你。 译文:刚刚走过鹧鸪啼叫的地方,又来到鸟儿飞翔的地方。走遍天边的越地,总是看到一江的烟雨。回去吧,回去吧,芳草从不迷住你。 注释:才过 鹧鸪啼处:刚经过鹧鸪啼叫的地方。 鹧鸪啼声凄厉而悠长,常被用来表达离别之情。 又到郁鸡飞处:又来到郁鸡飞翔的地方。
诗句释义: 未完的藤竹,又进入一个乔木。 傍晚时分在鱼篷停驻,萤火虫的光芒照亮我孤寂的夜晚。 相随。 相随。 已经和白鸥情投意合了。 译文: 没有完成那弯弯曲曲的藤竹,我又进入了另一个弯弯曲曲的乔木。 到了傍晚我在鱼篷停下,萤火虫的光芒照亮了我孤寂的夜晚。 我们相互追随。 我们相互追随。 我已经与白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晚景象
一夕恩情似梦。 臂上犹书娇凤。 欣口再来时,天曙更无人送。 莺哢。 莺哢。 费尽春声何用。 注释: 如梦令:词牌名,属于宋词的词调之一,原为唐教坊曲,因《如梦令》词中有“如梦”二字,故取以为调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一夕恩情似梦:一夜之间,夫妻间的亲密情感就像梦境一样美好。 臂上犹书娇凤:妻子在手臂上还画着美丽的凤凰图案。 欣口再来时:期待丈夫再次归来的日子。
【注释】 “如梦令”是词牌名,本词为作者自度曲。 相看:互相看着。 难下:形容心情沉重、难受。 魂作柳绵飞,片片粘人珠靶:像柳絮一样飘飘荡荡飞落下来,粘在身上像珍珠的靶子一样。 休嫁:不要嫁了。 【赏析】 上片写女主人公因丈夫被贬而伤心难过。起二句,写她与丈夫离别时的情景。含泪相看,不忍离去,手执丝鞭,却难以下马,表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下两句写她对丈夫思念之深。魂作柳绵飞,片片粘人珠靶
【注释】答龚柴丈:回答龚柴之问。见怀:即见信。柴丈,尊称对方官职的称呼;见信,指回信。嵩华:嵩山和华山,均为五岳之一。 【赏析】本词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上阙以清新的语言描写了嵩华美景,下阙则以问答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题材作品
【注释】 顶上三毛摇曳。:头顶上三根毛发摇摆不定。 个是华山冠制。:这顶帽子是华山的式样。 遍体锦文圆,妒杀画堂羽翠。:全身都绣着华丽的花纹。 无计。无计。大尾更须三岁。:没有办法。没办法。尾巴更长了三年。 【赏析】 《如梦令·华山顶上三毛》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之一。此词上片写头戴华山帽饰,下片写其华丽之状,最后用反诘语气作结,既写出了帽子之华贵,又表现了作者对这种华贵的不屑一顾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注释”等要求,然后根据对诗歌的理解逐句进行解释。注意结合全诗理解词义,并结合注释、题目和作者的写作背景来分析。此题为鉴赏诗句。 本首《十六字令·雨夜》,写风雨之夜,花落阶前的情景。诗人以“断”与“连”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风雨之夜的萧瑟之感;“难消遣”三字写出了诗人对这幽寂境界的感受。 【答案】
注释: 粒粒珊瑚金盒贮。正别绪、肠千缕。几猜认、东风梅蕊吐。 意思是:一粒粒的红宝石般的红豆藏在金盒子里,正是离别时,心里千丝万缕的思绪。我试图通过猜一猜来辨认出它,但东风中的梅花似乎在吐露着芬芳。 人道是、春何苦。春道是、人何苦。 意思是:人们都说春天太苦了,但春天本身又为什么感到苦涩呢? 怨曲频拈纤手数。欲寄与、天涯阻。 意思是:我总是反复地弹奏着这首悲伤的曲子,想要把它寄给远方的朋友
注释: 亭林先生居住在曲沃,卧病小愈后前往书信相闻。于是派遣使者前去问候起居奉上诗作一首。其一 涧树东连岳树深,先生前寓华阴。 相思北接太行岑。 译文: 山涧的树木向东与华山相连,先生曾经居住在华阴。思念之情向北连接着太行山脉。 《蒹葭》傥触居关兴,《蟋蟀》偏工入冀吟。 世易繁霜应有道,天留硕果定何心。 注释:《蒹葭》倘触居关兴,《蟋蟀》偏工入冀吟。 《蒹葭》是古诗中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
【赏析】 此词为作者送别友人许林风庭珠时所作。 上片起笔写景,渲染了秋暮天凉的气氛,并暗示离情的悲苦;“香懒添金兽”句,点出室内陈设,烘托孤寂气氛。 下片由景及人,抒发别绪。“明月望关山”,既见其对故乡的思念,也透露出他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全词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凄美哀婉
注释: 半帆冷月空江口,枫荻晚烟横。归鸿无数,乡心几许,如此秋声。 尊前掩面,凄凄切切,细数生平。琵琶哀怨,青衫憔悴,一样销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浔阳江口送别客人的情景。 首句“青衫湿题浔阳送客图”,描绘了诗人穿着青色衣服,在浔阳江口为客人题画的场景。这里的“青衫”指的是诗人的衣着,而“浔阳江口”则是送别的地点。诗句通过描绘这一场景,展现了诗人离别时的悲凉之情。 “半帆冷月空江口
注释: 月华清 · 望月感怀 久雨新晴,银河澄练,盈盈一水清浅。云吐冰丸,独倚曲阑干畔。情无限、碧海青天,愁如茧、并刀难剪。谁见。正双眉深锁,泪痕划面。 素魄窥窗幽怨。恨小院无人,疏帘乍卷。别有伤心,宽褪旧时金钏。只赢得、夜冷归眠,怯罗衣、露珠点点。轻唤。恐凄凉梦影,短檠摇断。 译文: 久雨新晴,银河清晰,一水清澈。云吐出像冰一样大的圆丸,独自倚靠在弯曲的栏杆上。感情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