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近菊花时。抱叶蝉嘶。秋声秋色两相宜。绘出区区齐女怨,来伴东篱。
音远最高枝。不借凉飔。清风彭泽可能追。若有人号呼欲出,无限秋思。
注释:
锦城:成都。
重九:重阳节,即农历的九月九日。
公园:指作者在成都的一个公园。
又近菊花时:又到了菊花盛开的时候。
区区:微不足道,小的意思。
齐女怨:战国时期齐国女子聂政的故事。
东篱:陶渊明《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句子,因此这里以东篱为典故。
音远:声音传得很远。
最高枝:最高的树枝。
不借凉飔(sì):不要借助凉爽的风来吹拂。
彭泽:指陶渊明。
若有人号呼欲出:如果有人大声呼唤要出来。
赏析:
这首词写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重阳时节,作者任四川转运判官时。词中通过描写成都重阳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上片首句点题,说重阳节这天天气好,可以登高赏菊。次句写公园里的人们也来欣赏菊花,增添了节日气氛。三、四句写自己虽然也在赏菊,但心中却有别的想法,因为此时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而自己却无处可去,只好在公园里徘徊。最后两句用齐女和陶潜的典故,表达自己希望远离世俗生活,回归田园的愿望。
下片首句继续写公园中的景色,说秋风已经到来,但菊花依然盛开。次句写自己想要攀爬到最高的树枝上去,但又觉得没有风力的帮助无法成功。三、四句写自己想要像陶潜那样远离尘世喧嚣,但又觉得无法摆脱外界的压力。末句写如果有人大声呼喊要他出来,那将是无限的秋思。
这首词通过对成都重阳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知识分子的压抑和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