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彩机云后。六十年、通家孔李,交情依旧。玉貌亭亭人宛在,茗碗炉香消受。是名手、丹青绘就。一笑临风轻富贵,俨萧疏、陶令门前柳。案头牍,尊中酒。
于公治狱传人口。早判将、申韩凉薄,龚黄仁厚。点染烟霞供啸傲,万斛扫除尘塘。云中水、洞天别有。独我荒庄惭弱植,阅沧桑感触兴亡又。昔音稚,今衰叟。
【注释】
金缕曲:词牌名,又名《齐天乐》。
郫(biān)县:古县名。今属四川省成都市。
晤(wù):会见,相逢。
李干廷:字名桢,清代文学家、书法家。
郫县:地名,今属四川省成都市。
文彩机云后:文彩如云雾缭绕的天机(指高妙的才学)。
六十年:从二十岁到六十岁。
通家:指世交或亲戚。孔、李:孔子和老子,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
交情依旧:指与李干廷的交情不变。
玉貌亭亭:形容人的仪容端正秀丽。
茗碗炉香:用茗(茶)碗盛着炉火烧的香。
丹青:绘画用的朱红色颜料和青色墨汁。
临风:面对风。
轻富贵:不受富贵之累,超然物外。
俨萧疏:显得高洁、潇洒。
陶令:指东晋陶渊明,曾任彭泽令,因不满官场腐败,辞官归隐,自号五柳先生。
案头牍(dú):书案上的书籍。牍是古代写字用的竹简,这里指书籍。
于公:指东汉时的循吏于定国,曾任河南尹,为政清廉,执法严明,深受百姓爱戴。
申韩:战国时韩国和楚国都曾变法图强,但最终失败。
龚黄:西汉时龚遂、黄霸,均以廉洁著称,为政有方,深得民心。
点染烟霞供啸傲:指在山林中点染出一片烟霞,作为吟诗作画的场所。
万斛扫除尘塘:形容水清得像洗过一样。
云中水、洞天: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理想的隐居之所。
独我荒庄惭弱植:只有我一人在这荒凉的庄园里感到惭愧,因为自己像弱小的植物一样。
阅沧桑感触兴亡又:经历世事沧桑,感慨兴亡变化。
昔音稚:指过去的声音幼稚。
今衰叟:如今已衰老的老人。
【赏析】
此首《金缕曲》是李干廷在四川郫县会见同乡好友李名桢(名桢,字名桢,号干廷,李名桢,字名桢,号干廷)时所作。李干廷在成都任广东知县,名桢则是一位进士出身的老学者。两人相见甚欢,李名桢赋诗一首赠给李干廷。此词是该诗的节选,主要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友情、理想和现实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社会和个人修养的赞美。
上阕开头两句“文彩机云后”,即文采斐然,如同云雾般飘渺不定。“六十年”三句回忆当年与李名桢的交往,那时两人还是亲密的世交。“玉貌亭亭”形容李名桢当时仪表出众,风度翩翩。“茗碗炉香”四句则是描绘两人品茗赏景的场景。他们在一起品茗,焚香对饮,欣赏山水之美,感受大自然的恩赐。这里的“丹青绘就”是指李名桢擅长绘画,他的作品如同丹青一般精美绝伦。“一笑临风轻富贵”三句则表达了他对富贵的不屑一顾,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俨萧疏”一句更显他的孤高和淡泊。接下来两句“案头牍尊中酒”描绘了他与朋友共饮的情景,桌上摆放着各种书籍和酒杯,他们畅谈人生理想和志向。“于公治狱传人口”一句指的是他在当地治理狱务时受到百姓的爱戴。而“早判将申韩凉薄”则暗示了他在政治上的正直和刚毅。“点染烟霞供啸傲”则描绘了他喜欢在山林中点染出一片烟霞,作为吟诗作画的场所。“万斛扫除尘塘”形容水清澈得像洗过一样。“云中水、洞天”则比喻理想的隐居之所。“独我荒庄惭弱植”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孤独生活的感慨。最后两句“阅沧桑感触兴亡又”则是作者对世事沧桑、兴亡变化的感叹。
下阕开头两句“昔音稚”三句回忆过去的时光,当时的人们还保持着纯真和热情。然而现在却已经变得苍老和疲惫。“于公”三句则再次提及李名桢,他在官场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挫折。“点染烟霞”两句则是对李名桢在官场上的赞美,他善于处理政务,赢得了民众的信任和支持。然而他也承受了很多压力和责任。“独我荒庄惭弱植”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自责和反思。“阅沧桑感触兴亡又”一句则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他经历了许多变迁和变故,感受到了人生的起伏和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