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梨谢了,啼鹃无赖,又催春暮。一院茶香,迤逦倦鸥吹聚。破禅也带看花眼,偏被柳丝牵住。问青鞋、甚事年年芳径,俊游都误。
傍阑干、向晚飞来燕子,似笑韶华虚度。百感回肠,曲水算知愁绪。梦魂尚倚山阴棹,换了冷烟疏雨。恐他时,再证浮杯佳约,鬓添霜缕。

【注释】

辛酉:宋孝宗淳熙八年(1189)。上巳:古代在农历三月初三的祭祀节日。禊,古时风俗,人们于此日修治江河、疏通沟渠、禁止捕鱼。莲溪,即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丁保庵:南宋诗人、词人。诗谱:《西湖志》。棠梨:落叶乔木,花白色,春末夏初开。啼鹃:杜鹃鸟。催:催促。茶香:指茶树散发的香气。迤逦:曲折连绵不断的样子。倦鸥:疲惫的鸥鸟。看花眼:形容对花的喜爱之情。柳丝:柳条。牵住:牵引着。青鞋:旧时男女穿的布鞋,这里泛指游人。俊游:优美的游览。年年:每年、一年又一年。芳径:芬芳的道路。韶华:美好的春光、青春。百感回肠:多种感情一起涌上心头。曲水:曲折的小河。算:考虑。山阴棹:即吴兴棹,在浙江吴兴县。冷烟疏雨:指冷清的烟云和疏落的雨点。浮杯:指饮酒。再证:再次验证。浮杯佳约:再次相聚饮宴的约定。鬓添霜缕:指头发因忧愁而变白。鬓:发旁靠近耳朵的部位,借指头发。霜缕:白发如霜的丝缕,指头发因愁白了。

【赏析】

本词是作者丁宝书在清明时节,同友人一起到西湖游玩,但因为有事不能去,于是写诗给友人以示慰藉。全词以西湖美景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春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朋友无法相聚的哀怨。

“陌上花辛酉上巳同人修禊于莲溪迫事未赴”一句,交代了这次出游的时间和原因。辛酉,指的是农历正月,上巳,是指农历三日,这是古人的一种传统活动,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修禊仪式,祈求神灵保佑平安。由于作者有要事未能参加这次出游,所以心情十分沉重。

“棠梨谢了,啼鹃无赖,又催春暮。” 这一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棠梨花已经凋谢,而杜鹃鸟则不停地叫唤,催促着春天的结束。这里的“催春暮”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不舍,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一院茶香,迤逦倦鸥吹聚。” 这一句描述了茶园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疲惫的鸥鸟在这里聚集。这里的“倦鸥”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的心境,也表现了西湖的自然美。

“破禅也带看花眼,偏被柳丝牵住。” 这一部分描绘了作者在看花时的心境。他虽然想摆脱对花的关注,但是却被柳丝吸引住了脚步。这里的“看花眼”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花的热爱和痴迷。

“问青鞋、甚事年年芳径,俊游都误。” 这一部分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感叹。他询问自己的好友是否有什么心事,使得自己错过了那么多美好的风景。这里的“芳径”形象地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

“傍阑干、向晚飞来燕子,似笑韶华虚度。” 这一部分描绘了傍晚时分,一群燕子飞过湖面的情景。它们似乎在嘲笑作者虚度光阴,白白浪费了大好的时光。这里的“韶华虚度”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后悔和无奈。

“百感回肠,曲水算知愁绪。” 这一部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他在曲水边思考着自己的愁绪,试图找到解决方法。这里的“百感回肠”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也显示了他对自己困境的深刻认识。

“梦魂尚倚山阴棹,换了冷烟疏雨。” 这一部分描绘了作者在梦中的情景。他梦见自己在山阴湖畔划船,周围都是冷清的烟雨。这里的“换”字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与梦境的对比,也显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恐他时,再证浮杯佳约,鬓添霜缕。” 这一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担忧和希望。他担心在未来的日子里,无法再次与朋友相聚饮宴,因此感到忧虑和不安。同时,他也希望未来能够实现他们的共同愿望,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整首词通过描绘西湖美景、表达内心感受和抒发对未来的担忧和希望,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