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畔访紫荆。匹练大江横。钟山紫翠斜阳外,虬龙影、几阵松声。曾共庐山高衲,小楼明月吹笙。
短筇重过石头城。怀旧不胜情。徵君旧刹栖霞寺,梧桐老、白鹤相迎。为道二乡居士,来寻三影先生。

《风入松》是宋代词人张炎的作品。此词上片写作者访旧不遇,下片写故人的情意。全词情景交融,语言清丽,情感深沉。

雨花台畔访紫荆。匹练大江横。钟山紫翠斜阳外,虬龙影、几阵松声。曾共庐山高衲,小楼明月吹笙。

短筇重过石头城。怀旧不胜情。徵君旧刹栖霞寺,梧桐老、白鹤相迎。为道二乡居士,来寻三影先生。注释:

  1. 雨花台:在南京市东北中华门外的南湖中。
  2. 紫荆:指紫金山。
  3. 匹练大江:指长江。
  4. 紫翠:指紫金山。
  5. 虬龙:龙的一种。这里指紫金山上的龙蟠石。
  6. 庐山高衲:指唐代高僧慧远,他曾住庐山东林寺,号“莲社十贤”之一。
  7. 小楼:指张炎的住所。
  8. 石头城:今江苏南京市鼓楼区。
  9. 徵君:征君,指隐士。
  10. 栖霞寺:即栖霞观,位于南京市西郊,相传为晋代葛洪所建。
    赏析:
    这首词以淡雅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雨花台下偶遇隐居的友人,并一同游赏紫荆山和栖霞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及对友情的珍视。
    上片开头两句“雨花台畔访紫荆。匹练大江横”,描绘了作者在雨花台下寻找隐居的友人的情景。这里的“雨花台畔”指的是南京城的北门,而“紫荆”则是指紫金山。接着作者通过“钟山紫翠斜阳外,虬龙影、几阵松声”等句子,将紫金山的自然风光以及与友人相遇的喜悦之情生动地展现出来。其中“虬龙影”指的是紫金山东侧的龙头石,“松声”则是指紫金山上的松树发出的声响。这些景物都为下文的探访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氛围。
    接下来两句“曾共庐山高衲,小楼明月吹笙”,则是回忆与友人曾经一起在庐山上的高僧慧远居住的地方共度的美好时光。这里通过“明月吹笙”这一意象,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那段时光的怀念和珍惜。
    下片开头两句“短筇重过石头城。怀旧不胜情”,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重游故地时的感慨与心情。这里的“石头城”指现在的南京市鼓楼区一带,而“短筇”则是指手杖或拐杖。通过“重过”一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故地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过去的思念和留恋。
    接下来的几句“徵君旧刹栖霞寺,梧桐老、白鹤相迎”,则是描述了作者在栖霞寺见到昔日的友人时的情景。这里的“徵君”指的是隐士或僧人,“旧刹”则是指古老的寺庙。而“梧桐老”则是用来形容古寺周围的环境,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白鹤相迎”则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景色之美,还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重逢的喜悦之情。
    最后两句“为道二乡居士,来寻三影先生”,则是表达了作者邀请友人前来探访的愿望。这里的“二乡居士”指的是居住在南京的两个地方的居士(指佛教徒),而“三影先生”则是一种说法,指的是佛经中的三种影子(指佛光)。这句话表明作者希望与友人共同探寻佛理,以寻求心灵的安宁与解脱。
    整首词以淡雅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作者与友人相聚的场景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通过细腻的语言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这首词也传达了作者对佛理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其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