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干西畔,记鸦藏新柳,朱楼之下。问是卢家年十五,娇小莫愁未嫁。鹦鹉笼边,侍儿教演,曾把髯奴骂。秋千时节,玉箫声在帘罅。
惆怅司马清狂,横琴三弄却,凤求凰也。鼙鼓揭来人世换,都付水流花谢。修竹依然,画栏何在,俯仰馀悲咤。唾壶敲缺,不禁清泪如泻。
念奴娇·馆金陵驯象门今廿二年孙道宣以词见示赋此
长干西畔,记鸦藏新柳,朱楼之下。问是卢家年十五,娇小莫愁未嫁。鹦鹉笼边,侍儿教演,曾把髯奴骂。秋千时节,玉箫声在帘罅。
惆怅司马清狂,横琴三弄却,凤求凰也。鼙鼓揭来人世换,都付水流花谢。修竹依然,画栏何在,俯仰馀悲咤。唾壶敲缺,不禁清泪如泻。
注释:
- 长干西畔:地名,泛指妓院、歌馆。2. 鸦藏新柳:乌鸦藏在新长的柳树上。3. 卢家:卢家为唐代大族。4. 莫愁未嫁:莫愁女,东汉著名女子,才貌双全。5. 鹦鹉笼边:用鹦鹉作比喻,说明侍儿的教养。6. 秋千时节:指女子荡秋千的时节。7. 玉箫声:形容音乐声音悠扬动听。8. 司马:指晋代名士阮籍。9. 凤求凰:古代传说中凤凰寻找配偶的故事。10. 琵琶:一种乐器。11. 画栏:指精美的栏杆。12. 唾壶:指铜制酒器,有缺口。13. 清流:水流动的样子,这里借指时光流逝。
赏析:
这首词是南宋词人辛稼轩于公元1202年(宋宁宗庆元二年)创作的一首咏史词。上片追忆作者年轻时在金陵时与妓女之间的一段情事,下片则抒发了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
上片首句“长干西畔”即点明地点,是作者当年游冶的地方;接着回忆往事,“问是卢家年十五”。卢家为当地豪门望族。“娇小莫愁未嫁”,是说那女子当时还是个少女,尚未出嫁。“鹦鹉笼边”四句写这女子的教养很好,她教习鹦鹉说话,让仆人给她当伴读。“曾把髯奴骂”,指她的侍女们曾因任性妄为而受到斥责或惩罚。“秋千时节”四句,从另一个角度描写这位女子的风采。秋千,是一种玩具。“玉箫声在帘罅”写女子荡秋千时吹着玉箫发出悦耳的声音。作者在这里运用侧面衬托手法,突出了女子的风流韵致。
下片开头两句“惆怅司马清狂,横琴三弄却,凤求凰也。”是说司马相如当年风流倜傥、狂放自得,弹琴吟诗,一曲《凤求凰》传遍天下。但司马相如是汉武帝时期的文人雅士,与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形成鲜明对照。因此,他的遭遇令人感到凄凉和悲凉。“鼙鼓揭来人世换”,是说自己所处的时代已发生了巨变,就像战鼓擂响一样地改变了人间世界。“修竹依然”四句写自己对旧日生活的无限怀念。“修竹”指茂林修竹,常用来比喻高洁的节操。“画栏”本应是雕饰精美之栏杆,此处反用其意,暗示旧日生活的美好。“俯仰馀悲咤”,是说现在自己已经垂垂老矣,只能在回忆中回味过去的欢乐,感叹人生的无常。“唾壶敲缺,不禁清泪如泻”,是说如今只有用唾壶敲打来消磨心中的悲伤了。
整首词通过追述往事,抒发了辛弃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世事沧桑变化所引发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