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多事,把今日、名以佳名重九。青女连宵渲染作,浅碧深黄林薮。杰阁千寻,长江一泻,瓜步晴如豆。帆樯飞下,夕阳还系堤柳。
休问高会龙山,参军同幕府,其人存否。古往今来属我侪,复共天涯杯酒。目闼飞鸿,诗成戏马,莫放持螯手。远公微笑,醉中应恕狂叟。

【注释】

九:指农历九月九日。王西樵、姜如农、程穆倩:都是词人的友人。家伯献:即程伯献,字伯献,是程孟阳(程颢)的儿子。慧光阁:在今江苏镇江北关城楼上,为登高望远之胜地。

【译文】

当年人们多有烦扰之事,如今把今日的名望和佳景比作重九节。青女连夜施了彩绘,使浅碧深黄的树林如同画中。高大的阁楼千丈高,长江奔腾一泻千里,瓜步山晴空万里,如豆大小。帆樯飞下,夕阳还系着堤柳。

别管那高会龙山,参军同幕府的人,他们是否还在?古往今来都属于我们这些人,再次一同喝杯天涯共酌的酒。看眼前景,大雁南飞,诗写成了,戏马台也建起来了,不要放下持螯之手。远公微笑,醉中应能宽恕狂叟。

【赏析】

《念奴娇·九日王西樵姜如农程穆倩王尔调家伯献登慧光阁》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上阕先写登高所见,后写登高所感;下阕写友人相聚,以慰离愁别恨。全词借重阳节登高赏菊饮酒之乐,抒发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及壮志难酬的悲慨。

开头三句“昔人多事,把今日、名以佳名重九”意思是说:以前那些文人墨客,常常在重阳节这天,把这一天命名为“重九”。这既是他们的一种习惯,也是他们的一种雅兴。“青女连宵”,用天象来烘托气氛,写出了天气之晴朗,以及登高的兴致。

“杰阁千寻”,是写慧光阁的气势雄伟。“瓜步晴如豆”,则是写登临之高,视野之广,极目望去,江流平缓,远处的瓜步山犹如一枚小巧玲珑的棋子,置于江中,故说“如豆”。

“帆樯飞下”,则写出了船只行船之快。“夕阳还系堤柳”,又写出了夕阳之美,同时点明了时间是在傍晚时分,为下文铺垫。

“休问高会龙山,参军同幕府,其人存否”,意思是说:暂且不去考虑那些高谈阔论的聚会,也不必再去想那些同僚们是否还在军中任职。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却暗含了诗人的无限感慨。这里既包含了诗人对昔日友人的思念,也蕴含了他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这种感慨,既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古往今来属我侪”,意思是说:从古到今,都属于我的一类人。这里的“侪”,是指同一类人,也可以理解为“同辈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叹,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同辈人的关心与期望。这种感慨和期望,既有对自身命运的感叹,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复共天涯杯酒”,意思是说:再次一起喝起天涯共酌的酒。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这种珍视和情谊,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的期许。这种期许,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期待,也是对整个时代和社会的期待。

最后两句“目闼飞鸿,诗成戏马,莫放持螯手”,意思是说:看眼前大雁自由地飞翔,已经写下了一首新诗,戏马台也已建成。请不要放下持螯的手啊!这里的“持螯”,是指持蟹钳之意,而“螯”在这里被引申为持握的意思。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这种追求,既是一种审美的需求,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

整首词通过对重阳节登高赏菊饮酒的描绘,以及对友人相聚情景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这种情感和态度,既体现了作者的个人魅力,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