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轻被、红尘缠著。往岁湖山,似曾留约。梦里沧波,去帆摇曳向何托。竹窗灯火,欢笑地,浑如昨。畅好故园春,却孤我、听莺栏角。
萧索。恁苏堤柳色,犹倚翠腰新削。湔裙又近,有多少、画桡芳酌。奈别后、恻恻寒轻,怕征袂、和人飘泊。漫细数归期,容易江莲香落。
【注释】:
戊戌二月,指1908年2月(农历)。拔可长兄:友人。杭州:今浙江杭州市。红尘缠著,世俗纠缠。往岁湖山,似曾留约。梦回故地,湖山景色依然如昔。梦里沧波,去帆摇曳,向哪里去?竹窗灯火,欢笑声中,宛如昨天。故园春色,却只有我一人欣赏,听莺啼于栏干之上。萧索:冷落萧条。恁苏堤柳色,犹倚翠腰新削。湔裙又近,有多少、画桡芳酌。奈别后、恻恻寒轻,怕征袂、和人飘泊。漫细数归期,容易江莲香落。
【赏析】:
《清真集·长亭怨慢》为宋词小令,写离愁别绪。此词上片以景起兴,借景抒情。下片则直抒胸臆,抒发离愁别绪。全篇以“恨”字贯穿始终,层层递进,一气呵成,情深意切。
上片前半句“恨轻被红尘缠”,写自己与朋友离别后的痛苦心情。“红尘”一词,常用来比喻世事的纷繁复杂和人生的坎坷不平。这一句中,作者以一个“恨”字开篇,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离别的深深遗憾。接着,作者又以“往岁湖山”四字,回顾了昔日与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那时的湖山景色,仿佛还在眼前,而如今却要与朋友分离,这种对比之下的痛苦之情,令人难以言表。
下片则直接抒发了作者的离愁别绪。“萧索”两字,既描绘了当时的季节特征,又烘托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之感。紧接着,“恁苏堤柳色”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苏堤上所见之景。此时的柳树已经长得十分婀娜多姿了,仿佛还在倚靠那翠绿的新枝,仿佛还在等待着什么。然而,这一切美好的景象,都只能成为作者心中的一种遗憾罢了。
最后两句“湔裙又近,有多少、画桡芳酌”,则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作者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他们一起赏花饮酒,欢声笑语中,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间又要分别了。因此,作者不禁感到一阵伤感,担心自己的未来将如何度过。
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生活的艰辛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