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小印。磨洗分明认。玉局手镌清有韵。合与著书人近。
苏堤劫后萧条。柳眉瘦减愁描。天恐丛祠湮没,馀辉预托冰绡。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清平乐 · 题鲍问梅《读书堂图》    
流传小印,磨洗分明认。玉局手镌清有韵,合与著书人近。    
苏堤劫后萧条,柳眉瘦减愁描。天恐丛祠湮没,馀辉预托冰绡。    

我们逐句进行释义:

  1. 流传小印,磨洗分明认:这里提到的“小印”可能是一种印章,用于在书籍或文献上盖上作者或编辑者的印记,表示其版权或著作权。通过“磨洗分明”,可以看出这种印章非常光滑、细腻,能够清楚地被识别出来。
  2. 玉局手镌清有韵:这里的“玉局”可能是对作者或编辑者的一种尊称,表示其地位崇高、才华横溢。而“手镌”则表明这是作者亲自雕刻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清有韵”则形容这些著作或文献内容清新、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
  3. 合与著书人近: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祝愿,希望这些著作能够与作者本人更加接近,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作者的敬意和赞赏。
  4. 苏堤劫后萧条,柳眉瘦减愁描:这里描述了苏堤在灾难之后的情景,显得萧条、荒凉。而“柳眉瘦减愁描”则形象地描绘了灾后人们脸上的表情,既瘦弱又带有深深的忧愁。
  5. 天恐丛祠湮没,馀辉预托冰绡: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担忧,担心这些遗迹和古迹会被遗忘或破坏。而“余辉预托冰绡”则暗示了这些遗迹和古迹虽然遭受了磨难,但仍然保留下了一部分光辉,就像冰绡一样透明、明亮。

我们来赏析这首诗: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书籍和小印的古诗。诗人通过对小印的描写,表达了对作者的敬意和对著作价值的肯定。同时,也通过对苏堤的描述,展现了灾难后的凄凉景象。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希望,反而表达了对遗迹和古迹的珍视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