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燕宾鸿,烟雨无消息。西风去、东风摇曳,几度棹歌凄恻。鸳鸯一别人莴里,曾唤起、小阁梅边吹笛。十九年矣如梦里,买酒问西陵秋色。乱云隔。风流郡丞,可沉吟记得。我亦江湖客。见九重诏自云中出。
正塞垣春,生岑寂。催奉宸游笔。未央殿前,承明庐侧。青藜子夜休轻掷。看御柳掩映,珂鸣紫陌。相思故人,狂态依然,醉眠锦瑟谁于邑。星寒窗碧。剪宫烛、认腰带相识。

【注释】

轮台子:即轮台。谭舟石:谭舟石的字。

寄:写给(谭舟石)的信。

郡丞:地方长官之副职,为县尹、太守的佐理官,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社燕宾鸿:春社时燕子和大雁都回来了。社是土地神,社日,即春秋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社燕即指春社时的燕子。宾鸿,指秋天迁徙的大雁。

烟雨无消息:没有一点消息。

西风去、东风摇曳:形容西风和东风都在轻轻地吹拂。

棹歌:《楚辞·渔父》有“渔父莞尔而笑曰:‘吾闻楚国之政,其政好生而恶杀也,以楚王之不欲杀人也而使谈用兵也,故国无盗贼;今王好杀而使谈用兵也’”的句子。这里的船夫唱着歌,表示他对于这种政治的不满。

人莴里:被人遗弃在芦苇中的鸟雏。

曾唤起:曾经被唤起。

小阁梅边吹笛:在小阁楼的梅花旁吹笛。

十九年:十九年已过去。

梦里:梦中。

买酒问西陵秋色:买酒问西塞山的秋色。

乱云:风云云雾。

风流郡丞,可沉吟记得:风流潇洒的郡丞,你能够还记得吗?

我亦江湖客:我也像江湖中的旅客那样四处漂泊。

见九重诏自云中出:看到皇帝的诏书从天上下来。“九重”,指天子所住之处,这里借指皇帝。

正塞垣春,生岑寂:正当塞垣上的春天到来的时候,显得格外寂静。

催奉宸游笔:催促皇上出游。“奉宸”犹言侍奉皇上,这里指皇帝出游。

未央殿前,承明庐侧:未央宫前面,承明庐旁边。

青藜子夜休轻掷:青藜杖晚上不要轻易折断。青藜,一种古代的棍杖。

御柳掩映:皇家的柳树遮映。

珂鸣紫陌:象声词,指马蹄声。珂,马络头;紫陌,长安郊外的道路。

相思故人:思念远方的朋友。

狂态依然:狂放的情态依旧如此。

醉眠锦瑟谁于邑:喝醉了睡在锦瑟旁,是谁呢?邑,古通“野”。

星寒窗碧:星星冷清地照着窗前的碧绿。

剪宫烛、认腰带相识:在宫中剪断蜡烛,来辨认旧时的腰带,因为腰带上还留有旧时的痕迹。

【赏析】

此诗当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至十六年(1189年),诗人任荆门军守制期间。当时作者与潭州太守谭舟石关系密切,谭舟石曾致书劝勉。这首诗即是作者对谭舟石的书信回信,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感。

开头两句点题,写诗人与谭舟石的关系。“社燕”、“宾鸿”皆喻人,既写景又写事,寓有深意。“无消息”三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西风去、东风摇曳”,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几度棹歌凄恻”,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殷切。“鸳鸯一别人莴里”,是说谭舟石已经远走异乡,而“我”却仍在此地徘徊。“曾唤起、小阁梅边吹笛”几句,是说诗人曾到过潭州,在潭州的某个地方吹过笛子,但现在已经忘记了。这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诗人内心孤独的表现。“十九年矣如梦里”,是对过去岁月的感叹,同时也是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买酒问西陵秋色。”这一句是说作者买了酒来询问潭州西陵的景色,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乱云隔。”是说天空中的乌云隔断了视线,使诗人无法看到远方的友人谭舟石。“风流郡丞,可沉吟记得”是说谭舟石还是当年那个风流倜傥的郡丞吗?他是否还记得当年的友情呢?“我亦江湖客。”“江湖”在这里代指诗人的家乡。“见九重诏自云中出”,“九重诏”是皇帝的命令,“自云中出”是说皇帝的命令是从天上来的。“正塞垣春,生岑寂”二句是说塞垣上的春天到来时,显得特别寂静。“催奉宸游笔”是说催促皇上出游。“未央殿前,承明庐侧”是说在未央宫前面,承明庐旁边。这些都是诗人对朝廷事务的描述,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朝廷事务的厌倦和无奈。最后两句是说,在皇宫里剪断了蜡烛来辨别旧时的腰带,是因为旧时候的痕迹还在腰带上留下了痕迹。“相思故人”是说思念远方的朋友。“狂态依然”是说狂放的情态依旧如此,这是对自己过去的总结和回忆。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充满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