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绪千端那可说。黯黯销魂唯是别。琵琶马上作边声,明妃远嫁尤凄绝。古今同怨结。擘钗分钿盟空设。指虚无、海山深处,涌见金银阙。
艳质轻盈肤似雪。下望尘寰泪凝血。欲将碧海比深情,量乾海水情难竭。梦回添哽咽。梦中犹许魂飞越。渐看看、曙光分瓦,帘外挂残月。

【注释】

归朝:指回京城。

万绪千端:许多事情,种种烦恼。那可说:哪里说得清楚。黯黯:形容悲伤。销魂:极度悲伤,神魂俱失。那堪:哪堪。琵琶马上作边声:指琵琶曲《十面埋伏》,为古代军乐。明妃远嫁尤凄绝:指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悲苦。古今同怨结:指人们有同样的悲哀。擘钗分钿:古时女子以金钗和钿装饰发髻,这里泛指夫妻离别。盟空设:盟誓是虚的。指虚无、海山深处,涌见金银阙:指仙境。艳质轻盈肤似雪:美貌的女子肌肤像雪一般白净。下望尘寰:指回到人间。尘寰:人间。泪凝血:泪水凝结成血。量:比喻度量。干海水情难竭:比大海还深的情意难以表达。梦回添哽咽:梦中也感到悲伤。曙光分瓦,帘外挂残月:指天亮后,太阳初升,月光尚未完全消失,诗人仍沉浸在梦境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情的小词,上片写离愁别绪,下片写相思之苦,最后两句写梦境中相见,但终是一场梦。全词用典较多,多取自于《汉宫秋》、《西清诗话》等古籍。

上片首句“万绪千端那可说”,点题,说明作者要写的是离愁别绪。接着描写了离别的场景:“黯黯销魂唯是别。”这一句是化用了唐代诗人高适的诗句“万里伤心生白发”。在离别之时,人会因悲伤而变老。这两句是全词的基调,为后面写别情埋下伏笔。“琵琶马上作边声,明妃远嫁尤凄绝”,这两句是对“黯黯销魂”的具体化。琵琶马上作边声,即在战场上弹奏琵琶曲《十面埋伏》,这本身就是一种凄凉的景象。明妃指的是王昭君,她的远嫁也是一种凄凉的离别。

下片首句“古今同怨结”,承接上片,写离愁别绪的普遍性。接下来两句,用拆钗断钿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盟约是虚幻而不真实的,这两句也是化用前人的诗句。《汉书·外戚传》载:“匈奴降者言:单于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唐·白居易《长恨歌》:“一别音容两渺茫,玉容寂寞泪阑干;九天鸾鸟迎佳偶,五陵丝草尽春晖;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天上人间会相见,相逢何处不心伤?”

“指虚无、海山深处,涌见金银阙”,是化用《汉武帝内传》中“太真浴于蓝田兮,冰肌玉骨胜霜华”的语句,意思是说,王昭君在仙境中与皇帝相见,两人相视无言,只有眼中含泪。

“艳质轻盈肤似雪”,是化用《古诗十九首》中“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的句子,意思是说王昭君的皮肤白皙如雪。

“下望尘寰泪凝血”,是化用《西洲曲》中“阳羡城下若耶溪,流到若耶常满杯。若耶溪水疏又浅,归兴从来不敢提”的句子,意思是说,王昭君站在城楼上望着故乡的大地,眼泪已经凝成了血。

下片的末三句,“欲将碧海比深情,量乾海水情难竭”,是化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和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句“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倦客速归来”的句子,意思是说,王昭君想要把对皇帝的深情比作碧海中的明月,但是碧海之深难以测量,所以对皇帝的感情也难以完全表达出来。而“梦回添哽咽”,则是化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句子,意思是说,当夜幕降临,月光还未完全退去的时候,诗人正在做梦,梦中也感到悲伤。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尽管诗人已经梦见了王昭君在仙境中的相见,但是这只是一场梦罢了。

这首词通过描写王昭君的离愁别绪以及自己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之情。同时,这首词也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化用,使得整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