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洒寒林,是六朝山色。夜雪柴门深闭,识袁安心迹。
奇书读尽古今文,丝竹更藏壁。酒诰一篇俄空,问何人会得。

好事近 ·为袁孟纯题雪夜草堂读书图

粉末洒寒林,是六朝山色。夜雪柴门深闭,识袁安心迹。

奇书读尽古今文,丝竹更藏壁。酒诰一篇俄空,问何人会得。

注释:

  1. 粉末:这里比喻冬天的雪花,洒落在寒冷的树林中。
  2. 六朝山色:指的是六朝时期的山水景色,六朝是指东晋、宋、齐、梁、陈这五个朝代,它们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3. 夜雪:指夜晚下的雪,天气寒冷,大雪纷飞。
  4. 柴门:指简陋的木门,通常是农家或者文人雅士居住的地方。
  5. 袁安心迹:指的是袁孟纯的内心世界和生活轨迹。
  6. 奇书:这里可能是指袁孟纯所阅读的书籍,其中蕴含了深刻的知识和道理。
  7. 古今文:古代的文字和现代的文字,泛指各种类型的文字和知识。
  8. 丝竹:古琴和乐器的统称,象征着音乐和文化。
  9. 酒诰:一种古代文献的名称,可能是指关于饮酒礼仪或酒文化的专著。
  10. 会得:理解或懂得,可能是对于袁孟纯所掌握的知识或技能的认可。

赏析: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述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冬夜在草堂内读书的情景。词中的“粉末洒寒林”描绘了一幅雪景图,而“六朝山色”则暗示了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痕迹。接着,“夜雪柴门深闭”,勾勒出一种静谧、孤独的氛围,反映了袁孟纯内心的宁静与独立。

“奇书读尽古今文”,表达了袁孟纯广泛涉猎各类书籍、深入理解古今知识的愿望。“丝竹更藏壁”,则暗示了书房内不仅有丰富的书籍,还有音乐元素,体现了袁孟纯对生活的多方面追求。

结尾的“酒诰一篇俄空”,用“酒诰”这个典故,寓意着某种知识的传承或智慧的传递可能会被遗忘或消失。而最后的提问“问何人会得”,则是对读者的一种启发,提示我们去思考真正的知识和智慧的价值所在。整首词通过对场景、人物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位学者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传统文化和历史传承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