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征衣。叹缁尘满眼,无处认芳菲。隔巷遥传,迎门一笑,还似阆苑初移。展方絮、新声自谱,赏心事、饧白粥香时。枚馆清愁,蠡湖归梦,此意谁知。
曾是曲江开好,甚珍丛折取,怨别琼枝。斐几藏春,银瓶寄艳,深护金屋娇姿。算犹胜、封姨暗剪,掩红泪、轻逐燕莺飞。旧日名园倚处,莫寄相思。
【解析】
“浣征衣”三句,写自己因受牵连被贬谪而感慨万分。“叹缁尘满眼,无处认芳菲”,感叹官场污浊,使诗人找不到一片芳菲的花丛来欣赏。“隔巷遥传,迎门一笑”,是说从远方传来了杏花的消息,诗人在门前迎客时,看到杏花笑颜,如同阆苑中的仙姝初移人间一般。“展方絮、新声自谱”两句,意思是把杏枝上的花瓣轻轻抖开,仿佛听到了它那清脆悦耳的歌唱。“赏心事、饧白粥香时”,是说欣赏杏花的心情,就像吃着饧和粥一样香甜美好。这四句写诗人对杏花的喜爱之情。
“曾是曲江开好,甚珍丛折取”两句,意思是当年我也曾到曲江观赏过美景,那时还珍惜过那些鲜花呢。“甚珍”,十分珍爱。“怨别琼枝”,怨恨离别了如玉般美丽的花朵。“斐几藏春”,指在书桌上放了几盆春天的花。“银瓶寄艳”,指用瓶子把艳丽的花朵装起来送给别人。“深护金屋娇姿”,指用精致的器皿把鲜艳的花朵珍藏起来。“算犹胜、封姨暗剪”,意思是说这些花还是胜过那位传说中能暗中剪下梅花的女神。“掩红泪、轻逐燕莺飞”,“掩红泪”指掩面哭泣。“掩红泪、轻逐燕莺飞”,意思是说掩着脸流泪,像小鸟那样轻快地跟随着黄莺飞走。这四句写诗人对杏花的怜爱之情,表达了自己与杏花有不解之缘的情感。
“旧日名园倚处”两句,意思是曾经在京城有名的园林中倚靠在栏杆旁,如今却只能远望杏花盛开的地方。“莫寄相思”,不要把自己的相思寄托在杏花上。“莫寄相思”,意思是不要把我的思念寄托在杏花上,因为杏花开的季节正是暮春时节,这时人们最易相思,诗人担心自己被贬后,杏花会引来更多的相思之苦。这几句是说自己与杏花有着深厚的感情,但这种感情又无法向杏花倾诉。
【赏析】
这首词为酬赠之作,是作者受到打击后,以杏花为题所写。
起笔二句点出“杏花”二字,并引出下文。“浣征衣”、“叹缁尘”二句,是作者对自己因受牵连而遭贬谪一事的追述。“缁尘”即黑色的尘埃,这里比喻官场的黑暗。作者曾为官于曲江,那里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然而自己因直言进言而被贬至此地,真是世事无常,令人叹息。“隔巷遥传”、“迎门一笑”两句,写杏花在作者眼前出现的情景。杏花在春风中盛开,远远地就传来了它那悦耳的芳香,作者在家门口迎着微风微笑。“展方絮”、“新声自谱”、“赏心事”、“饧白粥香时”四句,是说作者在欣赏杏花之余,还品味着由其散发出的香味以及用饧和粥等食物来表达自己的欣赏心情。这四句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化,进一步描绘了杏花的美丽动人以及自己陶醉其中的情形。“枚馆清愁”三句,是说自己被贬之后的心情。“枚”,指枚乘,西汉辞赋家,他曾被汉武帝任命为郎中(皇帝侍从官),后来被罢官回家,所以又称枚叔。“蠡湖归梦”二句,是说自己在贬谪途中的思乡之情。“蠡湖”,在浙江杭州市西南,这里代指南京临安府。“归梦”,即归乡之梦。“此意谁知”,意思是:这样的情怀和感受又有谁会知道呢?这一句抒发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寂之感。
“曾是曲江开好”以下四句,是说自己曾在曲江观赏过美丽动人的花卉。“斐几藏春”二句,是说在书桌上摆上了各种花卉,让它们在春天里尽情开放,而自己却只能远离这些美好的事物。“银瓶寄艳”二句,是说用精美的器皿将美丽的花朵装起来送给朋友或亲人,而自己只能独自珍藏这些花儿。“算犹胜、封姨暗剪”,意思是说虽然不如传说中的能暗中剪下梅花的女神那样神奇,但是这些花儿也足以胜过她了。“掩红泪、轻逐燕莺飞”,意思是说掩着脸流泪,像小鸟那样轻快地随燕子莺儿一起飞走了。这几句是说自己对花儿的依恋之情。
“旧日名园倚处”二句,是说自己曾经在京城有名的园林中倚靠在栏杆旁,如今却只能远望杏花盛开的地方。“莫寄相思”二句,是说不要把自己的思念寄托在杏花上,因为杏花开的季节正是暮春时节,这时人们最易相思,自己担心被贬后,杏花会引来更多的相思之苦。这几句是说自己与杏花有着深厚的感情,但这种感情又无法向杏花倾诉。
全词运用典故和比喻手法,将作者与杏花的关系写得十分细腻生动,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内心的酸楚和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