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扁舟初著岸。荷衣今始换。惭负素餐诗,忍饱田家饭。
犁锄身未惯。刍豆恩犹恋。玉京知近远。隔河一十四邮亭,望东华,长在眼。

【注释】

  1. 醉花间:词牌名。
  2. 道光丁未二月朔:道光帝在位时,年号为道光,丁未年是道光二十四年。
  3. 抵家作:到家后即兴作诗。
  4. 扁舟:小船。
  5. 荷衣今始换:荷叶的衣服现在开始换了。荷衣,指荷叶。
  6. 惭负:惭愧辜负了。
  7. 饱田家饭:吃饱了农民种的庄稼。
  8. 犁锄身未惯:没有经历过农事。
  9. 玉京:指京城。
  10. 隔河一十四邮亭:隔着一条河有十四个驿站。
    【赏析】
    此词是作者离家到北京后所写的一首七绝,抒发了对家乡和农民的怀念之情。
    “一叶扁舟初著岸。荷衣今始换”,首句点明地点、时间、人物(作者),并交代此行的目的:乘船从水路进京。“扁舟”二字既写出了船小的特点,也暗喻着诗人的心境——漂泊不定、无依无靠。“荷衣今始换”一句中的“荷衣”,指荷叶。“荷衣”与“扁舟”相照应,说明诗人刚刚踏上陆地。“今始”,意味着这次是第一次。这两句写舟行途中所见,突出了诗人初离故土时的感慨。
    “惭负素餐诗,忍饱田家饭。”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因长期赋闲在家而感到惭愧的心情。“素餐”,本意为白吃饭,这里用来形容自己无所事事、不做事。“羞”字则表现了诗人的自责心理。“忍饱田家饭”,说明他虽然已经很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但还是勉强忍受着饥饿。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的谦卑自持,又体现了他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同情。
    接下来四句描写了诗人在京期间的生活状况。“犁锄身未惯,刍豆恩犹恋。”这里的“犁锄”,是指农具。“刍豆”,指的是农家喂养的动物。由于诗人长时间没有亲自下田劳作,因此对于农活并不熟悉;同时,他也还留恋着农民对他的养育之恩。这里的“恩犹恋”三字,既表现了他对农民的感激之情,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
    最后两句则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玉京知近远,隔河一十四邮亭。”玉京,指京城。“隔河一十四邮亭”,说明诗人所在的京城距离家乡非常遥远。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又体现了他对于自己身处异乡的无奈之感。
    整首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这种感情既包含了诗人自身的感受,也融入了他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