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宫百亩。谁压定,不许潜蟉飞去。赖此云根,一拳怪石,守御奔涛如戍。偏让当年,王气轻销龙虎。怎送完兴废,单留愁住。
愁处。指点英雄陈迹,战垒与、寒鸦同数。姑孰山多,历阳城远,分作两行红树。且把南朝撇过,乌江北望,更吊亡秦三户。剩一楼风月,谪仙长据。
【注释】
骊宫百亩:指骊山。骊宫,是秦代离宫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的临潼区。
谁:疑问词,表示反诘的语气,意为“谁”。压定:压制、控制。
蟉(qián)飞去:指鱼儿在水下游弋。蟉,通“潜”,指鱼在水中游动的样子。
赖:凭借;依靠。云根:指山峰。
一拳怪石:指山石如拳头一样巨大而奇特。守御:守卫防守。奔涛:指奔涌的波涛声。戍:驻守;防守。
当年:指过去的时代或年月。王气:帝王的气息。龙虎:指帝王之气和龙蛇之势。轻销:轻易消失。
怎:怎么。完兴废:完全兴盛衰败。单留:仅仅留下。愁住:让愁绪停留。
点(diǎn)指:指点,指指点点。英雄陈迹:指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留下的遗迹。战垒:指古战场的土堆、堡垒等。与:和。寒鸦:指乌鸦。同数:数量相当。
姑孰山多:姑孰山多,指姑孰山上树木茂盛。历阳城远:指历阳城距离这里很远。分作两行红树:指分成两排排列成一行的赤红色树木。
乌江:即《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的乌江。北望:向北远望。亡秦三户:指秦国灭亡后,只有三个后代被免除徭役。亡秦:指秦国灭亡。
剩:剩下。风月:指自然景色和月光。谪仙:指李白,因为自号为“谪仙人”。长据:长时间占据。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登金陵(今南京市)南郊采石矶时有感于历史的兴亡而写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社会现实的忧虑之情。
第一句“骊宫百亩,谁压定,不许潜蟉飞去”,写骊山宫殿占地百亩,它由谁压定,不允许鱼儿在水面上游玩?“压定”,压住了,阻止住。“谁”字在这里是反问语气,意思是说是谁能够把骊山宫殿压住,不让鱼儿在水面上游玩?“潜蟉飞去”,指鱼儿在水下游弋。
下面两句“赖此云根,一拳怪石,守御奔涛如戍”,写由于骊山云雾缭绕,奇岩峻岭连绵不断,就像一拳头似的巨石挡住了波涛汹涌的江水,如同一座坚固的城堡一般守护着这座宫殿。“赖此”,是因为有了这些天然屏障。“一拳怪石”,形容山石奇特。“守御”是指保护。“奔涛如戍”,指波涛汹涌如同保卫城池一样。
第三句“偏让当年,王气轻销龙虎”,说偏偏让那曾经有过帝王之气的骊山,如今也只剩下几缕轻烟了!“偏让当年”,指过去曾经有过帝王之气,但现在已经没有了。“王气轻销”,指帝王气运已经消尽了。“龙虎”,指帝王之气和龙蛇之势。
第四句“怎送完兴废,单留愁住”,说怎么能送走一个朝代的兴盛衰败呢?只留下了愁苦的情绪一直留在这个地方。“怎送”,怎能送走。“完兴废”,指一个朝代的兴盛衰败。“单留”,仅留下。“愁住”,愁绪停留在此地。
第五句“愁处,指点英雄陈迹,战垒与、寒鸦同数”,说在这个地方可以指点出一些曾经出现过的英雄事迹,那些古代战场上的土堆、堡垒和那些乌鸦一起构成了这里的景物。“愁处”,指的是这个地方让人感到惆怅的地方。“陈迹”,指历史遗迹。“战垒”,指古代战场上的土堆、堡垒等。“寒鸦”,指乌鸦。“同数”,数量相当。
第六句“姑孰山多,历阳城远,分作两行红树”,说姑孰山很多,历阳城又很遥远,它们被划分成了两列,分别形成了两排赤红色的树木。“姑孰山多”,指姑孰山上有很多树木。“历阳城远”,指历阳城离这里很远。“分作两行红树”,分作两排排列成一行的赤红色树木。
最后两句“且把南朝撇过,乌江北望,更吊亡秦三户”,说暂且把南朝抛开吧,往乌江以北望去,还应该悼念秦国被灭亡后仅存的三户人家。“南朝”、“乌江”,指南梁和乌江,这里指的是南梁王朝的覆灭。“亡秦三户”,指秦国被灭后仅存的三个家族成员。“吊亡秦”,就是悼念已经灭亡的秦国。
全诗以骊山为背景,借山势之险峻来比喻国家形势的严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注和忧虑之情。诗歌结构严谨,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