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堂萱草。渐觉垂垂老。甑釜生尘寒夜悄。添得鬓丝多少。
啼螀四壁凄凄。停灯犹缀残衣。忽见满阶霜露,伤心病子天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理解诗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这是一道要求考生对某首诗的词句进行解释的题目。这类题目一般要结合全诗或相关诗句来分析。答题前应审题,明确是“逐句释义”,所以先要对整首诗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对每个词句进行解释。
“北堂萱草,渐觉垂垂老。”意思是:北堂上长满了萱草,它渐渐老了。“北堂”即后室,这里借指妻子;“萱草”即忘忧草,象征妻子。诗人思念远方的妻子,从室内到室外,由内而外,层层铺开,写尽了内心的无限惆怅。“甑釜生尘寒夜悄,添得鬓丝多少。”“甑釜”是古代用来蒸食物的一种器具,这里指锅。“悄”寂静无声。诗人看到家中的炊具蒙上了厚厚的灰尘,感到冷清寂寥。“添得鬓丝多少”是说随着岁月的流逝,人的头发也白了许多。“添得”是增添的意思,“鬓丝”是头发,“多少”,多少的意思。
“啼螀四壁凄凄,停灯犹缀残衣。”意思是:蟋蟀在屋中不停地叫,发出凄惨的声音,诗人在昏黄的灯光下缝补着破衣。“啼”、“凄凄”都是形容声音的,“残衣”是破了的衣服,“缀”,缝补。“停灯”是停止灯火。诗人听到外面蟋蟀的叫声,感到十分寂寞。他借着微弱的灯火继续缝补破旧的衣衫。“忽见满阶霜露,伤心病子天涯。”意思是:忽然看见台阶上有一层薄薄的霜和露水,诗人不禁伤心起来。“天涯”指遥远的异地,这里指丈夫远走他乡。诗人见到霜露,联想到丈夫远在他乡,更加伤心,泪流满面。
赏析:
《今词苑》题作「夜感」,此词抒写作者对远行在外的妻子的思念之情。开头两句写北堂上的萱草逐渐枯萎,暗示妻子已渐渐衰老,从而引起自己对她的怀念;接着三句写自己因看到屋内屋外的凄凉景象而感到孤寂难耐;最后两句以见到霜露为触媒,进一步抒发了对远方的亲人的深情思念及对年华逝去的伤感。全词情景交融,情真意切,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个深夜不寐的人所见所闻来表现他的思妇情怀,构思巧妙,用语简练。词人以景起兴,从北堂萱草的凋谢引出自己的孤独和思妇的思念,用笔简洁含蓄,又不失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