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西。讶春寒泼水,新柳未全稊。屐印阶苔,帘遮门柳,烟草尽自凄迷。槿篱曲、柴扉昼闭,喜客至、凤字不须题。玉茁桃援,珠苞藤萼,勤护香泥。
为道四郊多垒,破钟鱼寂寞,暗动惊鼙。旗影翻风,角声沈水,兵气欲化虹霓。钓矶畔、孤筇近出,寄诗思、斜日一莺啼。却听回帆鼓声,正度前溪。

【注释】:

①一萼红:词牌名。

②久雨初霁(jì):天久雨后,天气转晴,开始下雨。

③出郊访张咏清丈:到郊外拜访友人张咏。

④小桥西:一座小桥的西边。

⑤春寒泼水:春天的寒意像水一样泼洒下来。

⑥新柳未全稊(tí):新的柳条还没有完全长高。稊,同“蒂”,嫩芽。

⑦屐(jiē)印阶苔:穿着木制鞋走在台阶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⑧帘遮门柳:用帘子遮住了门前的柳树。

⑨烟草尽自凄迷:烟草都显得非常凄迷,没有生气。

⑩槿篱曲、柴扉昼闭:槿篱弯曲的小路,柴扉白天紧闭不开。

⑪凤字不须题:不需要在凤凰形的门柱上刻写凤凰的字样。

⑫玉茁桃援:形容桃花娇嫩可爱,如玉般晶莹透亮。

⑬珠苞藤萼(kè):像珍珠和宝石一样的花苞和花瓣,都是藤类植物上的花。

⑭勤护香泥:勤劳地保护着泥土里的芬芳气味。

⑮为道四郊多垒,破钟鱼寂寞,暗动惊鼙(pí):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四面的边疆防守严密,战鼓声震得鱼也寂寞无声,暗中传来阵阵战鼓的声音。

⑯旗影翻风,角声沈水,兵气欲化虹霓(níng):战旗随风飘扬,战号声沉入水中,战气如同彩虹一般美丽。

⑰钓矶畔、孤筇近出,寄诗思、斜日一莺啼:我在钓鱼的小岛旁边,手持竹杖独自出来,心中寄托着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斜阳之下,一只黄莺在啼叫。

⑱却听回帆鼓声,正度前溪:却听到远处的船帆鼓声,正在过我的前方小河。

【赏析】:

此词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写景为主,通过描写作者在春雨过后去郊外访问友人张咏,以及作者在钓鱼时所听到的鼓声,抒发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首句“久雨初霁,出郊访张咏清丈。”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色,久雨初霁,天空晴朗起来,大地万物都充满了生机。作者出门访友,沿着小桥走去,看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的“小桥”是作者的代称,象征着他们之间的友谊之桥。而“西”表明了作者的行动方向,即从东向西走。

“讶春寒泼水,新柳未全稊。”这两句诗描述了春天的景色。春寒袭来,使河水变得冰冷刺骨,新长的柳条还没有长高,呈现出嫩绿的颜色。这里的“泼水”是指春雨,春雨落下,给大地带来了生机;而“新柳未全稊”则描绘了春天的新貌。

“屐印阶苔,帘遮门柳,烟草尽自凄迷。”这三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作者穿着木制鞋子走在台阶上,留下了深深地足迹;用帘子遮住了门前的柳树;烟草都显得非常凄迷,没有生气。这里的“阶苔”指的是台阶上的青苔,“门柳”指的是门前的柳树;“烟草尽自凄迷”则表达了烟土的凋敝和荒凉的景象。

“槿篱曲、柴扉昼闭,喜客至、凤字不须题。”这里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农家生活画面。槿篱弯曲的小路,柴扉白天紧闭不开,表示主人欢迎客人的到来。而在凤凰形的门柱上,不需要刻写“凤字”,因为已经足够表达欢迎的意思。

“玉茁桃援,珠苞藤萼,勤护香泥。”这三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这里的“玉茁”指的是桃树上刚刚冒出的新芽,“珠苞”则是形容花苞的形状像珍珠和宝石一样美丽;“藤萼”指的是藤类的花朵,它们紧紧地包裹在一起,就像珠串一样美丽。

“为道四郊多垒,破钟鱼寂寞,暗动惊鼙。”这里的“四郊”指的是四周的边远地区;“破钟鱼寂寞”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寂静;“暗动惊鼙”则描绘了战鼓之声震动天地的场景。

“旗影翻风,角声沈水,兵气欲化虹霓。”这里的“旗影翻风”指的是战旗随风飘扬;“角声沈水”指的是战号声沉入水中;“兵气欲化虹霓”则比喻战气如同彩虹般美丽。

尾句“钓矶畔、孤筇近出,寄诗思、斜日一莺啼。”描绘了夕阳下的垂钓场景。这里的“孤筇”指的是独臂的人使用的竹子做的手杖;“斜日”则指夕阳;“一莺啼”则描绘了鸟儿在歌唱的情景。这里的“一”字强调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整首词意境优美,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