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三月风光好。俊约初三,检点芳尊了。芦根冻解波文小。碧丝惹梦怜燕草。
今年二月悭情昊。寒食清明,隔日催清晓。暖入重三杯泛沼。酡颜转惜寒松老。
【注释】
丁卯:指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上巳:农历二月初二,古代以三月上旬巳日为修禊日,故称。禊集:古人在这一天举行集会,作诗相赠。俊约:即良辰美景。检点芳尊:斟酒饮宴。芦根:芦苇的茎干。波文小:水面波纹荡漾。碧丝:指荷叶上的水珠,这里用来比喻美人的头发。燕草:燕子飞过的草地,这里用来比喻情人的鬓发。悭情昊:吝啬春光。寒食清明:寒食节和清明节都是春季祭扫先人的日子。催清晓:催促天亮、天明。重三杯泛沼:重阳节饮酒赏菊的活动,泛沼就是泛舟水上。酡颜:脸红。转:反而。寒松老:指梅花盛开,暗喻迟暮之年。
译文:
每年三月风光美不胜收,良辰美景与君共度。
今年二月吝惜春光,寒食清明,只等天明再游。
重阳佳节饮酒赏菊,却因年华渐逝而惋惜。
赏析:
《蝶恋花》原属唐词中“令狐氏”、“牛氏”一派词体,是写男女恋情的词调,本篇乃作者自度曲名。全篇写景抒情,寓情于景,借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易逝的无奈。
开头两句写三月风光之美,“年年三月风光好。”这是对前人诗词的翻用,“年年”二字表明了时间的连续性,“风光好”则说明这种美好的时光是每年都有。然而,接下来的内容却表现了另一种情绪:“俊约初三,检点芳尊了。”这里的“检点”并非是说检点自己的行为或举止,而是说检查自己是否还保持着当年的心情和状态。因为“俊约”是指美好的约会,所以这里所说的“检点”实际上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曾经的美好时光。而接下来的句子则是对这种美好时光的进一步描绘:“芦根冻解波文小。”这里的“芦根”指的是芦苇的茎干,“冻解”则表示冰雪融化。而“波文小”则描绘了冰融化后所形成的波浪纹理。整个句子通过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意境。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这种美好时光的进一步描绘:“碧丝惹梦怜燕草。”这里的“碧丝”指的是荷叶上的水珠,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动人。而“梦怜燕草”则是指这些水珠似乎在梦中都成为了燕子的伴侣,让人不禁感到怜爱。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意境。
然后进入主题,写自己今年的春天过得有些遗憾:“今年二月悭情昊。寒食清明,隔日催清晓。”这里的“悭情昊”并不是指吝啬春光的意思,而是形容自己今年过得很节制,不敢轻易浪费春光。而“寒食清明”则是两个传统的节日名称,分别代表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都是春季祭扫先人的日子。而“隔日催清晓”则是指这两个节日之间相隔的时间很短,因此只能匆匆地过完这个节日再等待下一个节日的到来。这两句虽然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但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认真态度和对传统的尊重。
接下来两句则是对这种遗憾的一种表达:“暖入重三杯泛沼。酡颜转惜寒松老。”这里的“重三杯泛沼”指的是重阳节饮酒赏菊的活动,而“酡颜”则是指脸颊红润的样子。这两句通过描述自己在这个节日中饮酒赏菊的情景,传达了一种欢乐而愉悦的情绪。然而,接下来一句却是转折:“酡颜转惜寒松老。”这里的“寒松老”并不是指冬天里的松树变得枯萎,而是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因此,这一句实际上是表达了一种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则是对这种感慨的一种升华:“转惜寒松老。”这里的“转”字在这里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表示了作者的强烈情感。而“寒松老”则是指冬天里松树的状态,它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勃勃,变得枯黄而凋零。这两句通过描绘松树的变化,传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