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镜留盟,蕊珠证果,彩鸾一纸人间。攀桂仙郎,艳称璧合良缘。娲皇莫补情天缺,望银河、风引舟还。护遗芬、宝扇徵题,故剑同看。
黄门老去犹追感,诵凄清诔笔,永眷钗钿。慧业三生,外家曾溯渊源。粲花诗句簪花字,付燃脂、集里流传。丽金箱、片羽光芒,增色彤编。

【注释】

傅沅叔:即傅山(1607—1684),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聂稚梅,字端淑,号稚梅,江苏无锡人,为傅山之妻。聘室,古时男女订婚的习俗。彩鸾,传说中凤凰的一种。黄门,指傅山,因曾官翰林院编修。“三生”,梵语sambodhi的音译,意译为前世、今生和来世;佛教语,指前三次生命。慧业:佛家语,谓修行成就之智慧功德。粲花:唐宋诗词名妓薛涛所集《锦笺词》中的一篇。

【赏析】

傅山与聂稚梅是一对佳偶,两人相好甚笃。聂氏殁后,傅山作此诗以悼念她。

首联写聂稚梅生前之贤良淑德。聂氏在傅山眼中是人间难得的佳人,玉面如镜般清丽,蕊珠(莲花)般的容颜,彩鸾(凤凰)一般的美丽。她与傅山结为夫妻,真是天造地设的良缘。“攀桂仙郎”句,暗合了诗人对聂氏美貌的赞美。而“艳称璧合良缘”句更是点出了二人感情深厚,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娲皇莫补情天缺”,这里用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的故事比喻聂氏虽已离世,但傅山对她的情感仍然深长,仿佛有一根红线将他们紧紧相连。“望银河,风引舟还”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离去的无限怀念之情。“护遗芬”句,则是说妻子留下的芬芳遗物,如同宝剑一样,依然可以让人感受到她的风采。“故剑同看”一句更是将二人的感情比作宝剑,即使已经破碎,仍能让人看到它的锋利之处。

颔联写丈夫对妻子的追忆与怀念。“黄门老去犹追感”一句,写出了傅山虽然年迈体弱,但仍然无法忘怀妻子。“诵凄清诔笔”,则是指傅山在回忆过去与妻子相处的情景时,总是感慨万分,甚至常常流泪,就像在诵读一首凄清的诔文一样。“永眷钗钿”句,则是指妻子生前经常佩戴的钗钿,现在已经成为他永久的记忆。“慧业三生,外家曾溯渊源”,则是说聂氏不仅自己有深厚的慧根(慧业),而且她的家人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粲花诗句簪花字”一句,则是形容妻子的诗词歌赋之美,犹如花朵般绚丽多彩。“付燃脂”四句,则是说妻子的诗词歌赋已经流传于世,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丽金箱”四句,则是形容妻子的诗词歌赋如同金子一样珍贵,它们的光芒足以使彤编(古代书籍装订成册的样子)增色不少。

颈联写诗人对妻子的怀念之情。“丽金箱,片羽光芒”两句,则是对妻子诗词歌赋的赞美。其中“丽金箱”指的是妻子的诗词歌赋被珍藏在华丽的箱子里;“片羽”则是指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光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妻子的诗词歌赋虽然只是一鳞半爪,但它们的光芒却足以让整个天地为之增色。“增色彤编”一句,则是说妻子的诗词歌赋给彤编增色不少,使得它更加丰富多彩。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怀念之情,又赞美了妻子的才华。

尾联写诗人对妻子的美好祝福。“丽金箱”四句,则是诗人在思念妻子的同时,对妻子的祝福。其中“片羽光芒”指的是妻子的诗词歌赋如同一鳞半爪一样珍贵;“彤编”则是说妻子的诗词歌赋给彤编增色不少;“丽金箱”则是对妻子诗词歌赋的赞美;“片羽光芒”四句则是对妻子的祝福。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妻子的诗词歌赋虽然只是一鳞半爪,但它们的光芒却足以让整个天地为之增色;同时,诗人也祝愿妻子的诗词歌赋能够为彤编增色不少,让彤编更加丰富多彩;最后,诗人再次向妻子表达祝福之意。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