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作幽燕客。对年年、泥人兰芍,未疏吟席。风景不殊新亭畔,芳草无情自碧。问何计、酬将春色。别有会心山阴序,便匆匆、觞咏悲陈迹。千载后,感今昔。
吾侪桑海同经历。念余生、河清久俟,几人头白。正似冰霜寒谷里,盻取番风信息。漫惆怅、铜驼荒陌。花落花开循环事,话春明、旧梦犹堪忆。留息壤,禊筵侧。

【注释】

丁丑:即元至元二十七年。金缕曲:词牌名。幽燕:代指北方。泥人:指古代的陶俑。兰芍:兰花与芍药,都是古人喜爱的花卉。新亭:三国时建业(今南京)东城门外的一座小山,地势较高,是当时人们登高远望之处。风景不殊:风景依旧。新亭畔:在新亭旁边。芳草无情:比喻世事无常。碧:形容草木的颜色。问何计:询问用什么方式。酬将春色:以春天的美好景色来酬答。别有会心:别有一番体会或领悟。山阴序:指陆游《沈园》诗:“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便匆匆、觞咏悲陈迹:便匆忙地吟咏,但心中却怀着悲悼旧事的情绪。千载后,感今昔:一千年后,感叹今天和过去。吾侪:我们这些朋友。桑海:春秋时的鲁国被越国所灭,后来在齐国的支持下复国为宋,所以后人称之为“桑海”。经历:共同经历。河清:黄河水清,比喻太平盛世的到来。久俟:长久期待。几人头白:还有几个人能等到这个时刻呢?冰霜寒谷:比喻艰苦的环境。盻(xuān)取:盼望得到。番风信息:指消息传来。铜驼荒陌:铜驼,即铜驼街,晋朝时长安城内的一条街道,因曾铸有铜驼而得名。荒陌,荒凉的路边。花落花开循环事:花开花落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话春明:谈论春天的美丽。旧梦犹堪忆:仍然记得从前的梦境。流息壤:流传着美好的传说。禊(xiè)筵侧:临流而宴饮之侧。

【赏析】

《丁丑上巳》,作者自注:“三月初三日也,余作此词于西湖之上。”这是一首写西湖春景之作。《唐才子传》:“孟浩然尝赋诗一篇,曰:‘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田园可过活,身命合何如?’”这首词就是仿孟浩然的《归园田居·其三》而作,借古讽今,寄托自己的政治感慨和身世之悲。

起首二句,言自己已由南方返回北方,在京城做官。对景怀乡,自然触景生情,想起了江南的家乡和那里的朋友。“风景不殊新亭畔”,风景依旧如故,然而人事已完全改观。这一句承上启下,既点明了地点,又引出下文的抒慨。“芳草无情自碧”,芳草无情,总是那么青翠欲滴,它虽然不会说话,但却给人以强烈的生命意识。这里用芳草来象征江南,暗示出词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问何计”、“别有会心”、“漫惆怅”、“留息壤”等语,都表达了他对故乡和友人的深切思念。

过片处,作者把视角转向了京城洛阳。他看到洛阳的风光依旧,但时光却在悄然流逝。这里的“新亭畔”指的是东汉末年王蕃、司马睿等在建业新亭上设宴饯别周瑜的情景,这里用以指洛阳的旧地。“正似”以下几句,进一步描绘了洛阳的风光,表现了一种对洛阳的留恋。洛阳是当时的都城,也是作者曾经生活过的一个地方。在这里,他看到了洛阳的繁荣景象,同时也看到了洛阳衰败的趋势。这种对比使得他的感慨更加深刻。

“花落花开循环事”一句,是对前文“芳草自碧”一句的深化和拓展。这里的“循环”是指自然界的规律,也就是万物生长、消亡的规律。花开花落是一种循环的过程,但它也意味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这里的“循环事”既指自然界的规律,也指人生的无常。因此,这里的“花落花开”既是对自然规律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阐述。

结尾两句,则是诗人对于未来和过去的思考。“留息壤”是说希望留下美好的传说,“禊筵侧”是说希望在临流而宴饮的地方能够流传下来。这里的“禊筵侧”既指临流而宴饮之地,也指临流而宴饮之侧。这里的“禊筵侧”既可以理解为词人的酒宴之所,也可以理解为词人的诗歌创作之所。总之,这里的“禊筵侧”既是一种具体的场所,也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点评】

本篇为送别之作。从内容看,词中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的怀念之情和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从情感看,词中充满了忧伤和无奈,同时也有一种坚定和执着;从艺术手法上看,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和典故,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