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漏初沉,银缸欲烬,角声缭绕。孤枕寒衾,担误心情多少。帐钩才下暗香浓,朦胧月色犹相照。溯关河千叠,音书难寄,家乡空杳。
静悄。兰闺里,愁煞梦儿,归路迷荒草。霎时欢聚,早被霜鸡惊觉。奈愁怀、蓦地重来,把梦一时忘记了。魂销也,又听鸦啼,说与谁知道。

【注释】

琐窗寒·旅梦铜漏初沉,银缸欲烬,角声缭绕。孤枕寒衾,担误心情多少。帐钩才下暗香浓,朦胧月色犹相照。溯关河千叠,音书难寄,家乡空杳。

静悄。兰闺里,愁煞梦儿,归路迷荒草。霎时欢聚,早被霜鸡惊觉。奈愁怀、蓦地重来,把梦一时忘记了。魂销也,又听鸦啼,说与谁知道。

【译文】

铜壶滴漏声刚停,银灯将要熄灭了,远处传来阵阵角声。孤独枕上冷衾被,辜负了多少思念的情怀。帐钩刚刚放下,隐隐约约还有幽香。朦胧月色照着我,仿佛还看见你。回想那关河万里,音信难寄,只有梦中相聚。

静悄悄的闺房内,我愁得睡不着觉,梦见你却迷途于荒草间。忽然之间欢聚,却被霜天的鸡鸣惊醒。无奈心中忧愁,突然又来了一阵愁绪,把我从梦中惊醒。魂儿都消尽了。又听到乌鸦叫,说给谁听呢?

【赏析】

此篇为词人羁旅思乡之作。全词以景起首,由景及情,情景交融。“锁”字和“愁”字是全词的眼目。上片写旅居他乡,夜深人静之时,思绪纷飞,难以入眠,而所思之人又在何处?下片写在梦中与亲人团聚,醒来后却发现又是虚妄,只能独自承受这无法排解的愁苦与悲凉。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异乡飘泊的孤独与无助之感。

“铜漏初沉,银缸欲烬,角声缭绕。”开篇三句描写了夜晚的景象,铜漏声渐渐停歇,银灯即将熄灭,远处传来角声。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夜晚画面。

“孤枕寒衾,担误心情多少。”在这宁静的夜晚中,词人的心境却因为思念亲人而变得焦虑不安,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他难以入眠。他的心事重重,以至于连枕头和被子都显得冰冷,无法给他带来一丝温暖。

“帐钩才下暗香浓,朦胧月色犹相照。”当夜幕降临,词人轻轻拉开帐子,一阵淡淡的香气扑面而来,朦胧的月光依旧照亮着他的脸庞。这里虽然描绘了美好的景色,但词人的心情并没有因此得到缓解。他依然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无法自拔。

“溯关河千叠,音书难寄,家乡空杳。”词人抬头望向远方,只见关河绵延,千山万水,似乎都在诉说着他的思念之情。然而,即使身处异乡,也无法通过书信与家人取得联系。他的家乡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只能从梦中去追寻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

“静悄。兰闺里,愁煞梦儿,归路迷荒草。”寂静无声的闺房里,词人的心头充满了无尽的愁绪。他梦见自己在回家的路上迷失在茫茫的荒草之中,那种无助和恐惧让他感到痛苦不堪。这一系列的梦境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离别的痛苦。

“霎时欢聚,早被霜鸡惊觉。”正当词人沉浸在美好梦境中时,突然间一阵寒冷的霜鸡叫声打破了这片宁静。他猛地从梦中惊醒过来,那种失落感让他无法言表。醒来后,他发现自己竟然没有一点睡意。

“奈愁怀、蓦地重来,把梦一时忘记了。”词人不禁感叹,为什么自己会如此怀念家乡和家人呢?这种情感突然涌上心头,让他一下子忘记了所有的梦境。他感到一种深深的失落和无奈。

又听鸦啼,说与谁知道。”最后一句词人发出了无奈的叹息,他觉得自己的灵魂都被消耗殆尽了。此时,他只能默默地听着乌鸦的叫声,心中默默地祈祷着能够与家人重逢。然而,这一切都无人可诉,无人能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