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解析】

(1)此词作于南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时辛稼轩在临安任浙西安抚使司参议官。“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首句点明时间地点,是秋天,是平原;“秋郊射猎”一句交代了活动内容,写自己来到郊外打猎。

(2)第二句“黄叶树骚骚”,描写景物,写草木凋零,秋风萧瑟。“玉勒青丝”,指马,用典故“李膺为北军中侯,与士人交游,常乘骢马。”又见《世说新语》载:王戎、和峤同时遭祸,都来投李膺,李曰:“吾今第八辈人矣!”因以二俊字为名。“落花时节”,化自杜甫《曲江对雨》:“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3)“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几句,回忆当年与友人相从的情景,“拾翠”,指男女结伴出游。“忽听吹箫”,化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言卓文君闻司马相如善鼓琴,乃重妆出户延之。相如鼓琴,文君倚柱而听,知为神人所为,遂称病不朝,相如乃娶文君为妻。

(4)“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烧痕,指战火的痕迹,残碧,指战后余烬未尽;霜影,即寒霜的影子;乱红,形容凋零败落的景象。

(5)“秋水映空,寒烟如织”,写眼前所见之景:秋水连天,寒烟迷蒙。“皂雕飞处,天惨云高”,写天空中乌云翻滚,乌鸦悲鸣。皂雕,一种黑色的大雕鸟,也写作枭;天惨云高,形容天色阴沉,乌云密布。

(6)“人生须行乐”三句,作者感叹人生苦短,应抓紧时间享乐。“人生须行乐”,化自杜牧诗:“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7)“容易两鬓萧萧”,容易,容易地,不经意间。“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化自陆游诗:“自笑归来真漫浪,一尊还酹东皇酒。”东君,春风;刬地,忽然;无聊,无所事事。

(8)“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化自苏轼诗:“我生不用歌一曲,人间万事足生涯。”

(9)“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化自李白诗句:“暂借人间作楚囚,斩新提笔有神功。”夕阳影里,指夕阳下的景色;倚马挥毫,指骑马挥笔。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抒怀的词。上片写景,起调不凡;下片抒情,感慨万千。上片首句写季节,点明了时间地点;次句点题,点到自己的活动;第三句化用典故,描写草木凋零,秋风萧瑟的景象;第四句化用典故,写草木凋零,秋风萧瑟的环境;第五句由景入情,回忆当年与友人相从的情景;第六句由景入情,突然听到吹箫的声音,化用典故,写卓文君闻司马相如善鼓琴,乃重妆出户延之。相如鼓琴,文君倚柱而听,知为神人所为。遂称病不朝,相如乃娶文君为妻。第七句写如今的情况。上片结尾两句,由写景过渡到议论。“今来”以下四句,由景及物。“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由眼前的景物想到战火的痕迹以及后来的残存;“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由眼前的景物想到天气的变化以及乌云的变化。最后两句由景入情。“人生须行乐”,化自杜牧诗:“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下片开头五句由景及情。由写景转入抒情。“容易两鬓萧萧”,容易,意想不到;两鬓萧萧,指发白;“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化自陆游诗:“自笑归来真漫浪,一尊还酹东皇酒。”东君,春风;刬地,忽然;无聊,无所事事。这几句是说:自己与大自然告别以后感到无聊无趣。接着写自己的处境。“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化自苏轼诗:“我生不用歌一曲,人间万事足生涯。”这几句意思是:算一算自己的功名是什么?这个身子可以搏击猛虎;在西郊买酒喝也很快乐啊!这两句的意思是:自己虽然没有很高的功名,但是能够搏击猛虎,在西郊买酒喝也很快乐。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便向夕阳的影儿里,靠着马儿挥笔疾书。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自己趁着夕阳的影儿里,靠着马儿挥笔疾书呢!这两句意思是:借着夕阳的影儿里,靠着马儿挥笔疾书呢!

全词通过写景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